在“全面两孩”施行五年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再次进行重大调整。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这意味着,中国的三孩生育政策终于来了。那么,如何让这一新的生育政策达到预期,对未来中国的人口结构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这是一个好事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单独二孩”实施至今的7年实践也表明,生育政策的放宽虽然对于提升生育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效果有限。而要实现我国生育率向适度生育水平迈进,让“三孩”政策达到需要的效果,不仅需要生育政策的调整,还需要构建一个与这一生育政策相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体系,同时还要有文化、舆论环境的支撑。
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生育政策调整的背后,是我国人口出生数量持续下降的现状。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1200万人,相比2019年的1465万人减少了265万人,降幅约18%。
5月11日,国新办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举行发布会,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七人普初步汇总的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这个规模仍然不小。
这也意味着,自2016年创下一个小高峰后,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已经“四连降”(2017~2020年)。
国家统计局此前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比2018年下降0.46个千分点。
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表示,七人普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从202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宁吉喆表示,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我国的生育率水平已经转化为由内生性变量决定,并指向稳定低生育率水平和少子化趋势,依靠生育政策这个外生性变量决定生育率走向的年代一去不返。”原新表示,要想提升生育率,必须针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内生性因素施策。
而且,只有当经济社会决策与人口机会匹配,才有可能触发经济红利。
5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需要完善相应配套政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
在原新看来,我国第二次人口机会窗口的特征有三:少子化条件下少年儿童社会抚养负担减轻、健康和教育整体改善;劳动年龄人口缩减但规模依然巨大、人力资本积累日益雄厚、性别平等展示就业潜力;迟退休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老年人社会参与加强。
也因此,我国需要针对“一小”“一中”“一老”构建一个政策体系。
在“一小”问题上,原新认为,要建设公立的托幼服务机构,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其他力量来兴办托幼服务机构。还要解决“养得起”的问题,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适当降低家庭的生育和养育支出。
在“一中”领域,原新表示,要注重解决男性女性的生育休假、生育保险问题,加强个人所得税、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及确保女性权益措施的落实等。
而在“一老”领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构建一个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老年服务体系,还要推进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改革。
原新表示,还要加强环境的塑造:“我们的生育观念,包括晚婚晚育、少子化的宣传,已经持续了三四十年,现在要宣传新的生育政策,这是新时代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此外,在“一小”“一中”“一老”政策体系形成之前,首先应该是法律先行。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延迟退休渐行渐近。
5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要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第一财经表示,实现延迟退休的政策目标,首先是补齐与类似人口结构国家的退休年龄差距,合理化劳动力市场结构,其次是修正预期寿命延长造成的不合理养老保险赡养率。
张盈华说,延迟退休是非常必要的,在配套措施方面首先是渐行推进,给临近退休年龄的人留出“早退”或“晚退”的选择空间;其次在做好临近退休人员劳动权益保护的同时,探索弹性工作时间,平稳对接延退。
哪些人更有生育意愿
在“三孩政策”实施后,哪些年龄段的人群会成为生育三孩的主力?哪些地区可能“贡献”更多三孩?
由于生三孩的基础是已生二孩的人群,而在生育二孩的人群中,80后是主力人群。由此推测,如果生育三孩,80后将成为生育三孩的主力。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80后是各地生育二孩的主力人群。例如,新华网(603888,股吧)2018年12月报道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二孩妈妈的主要群体为80后,且一半拥有本科学历;而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属性的双独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最高。
从区域分布来看,第一财经记者通过梳理2019年各省份的人口出生率发现,生育率较高的省份主要来自西北、西南以及华南地区。未来,这些地区生育三孩的比例也会比较多。
除了西部外,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海南的生育率比较高。在广东,粤东潮汕和粤西湛江、茂名等地都是人口相当稠密的地区。受传统宗族文化、生育文化影响,粤东的潮汕、粤西的湛江、茂名等地一直保持较高的出生率,因此0~14岁少儿占比较高。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对一些传统生育文化较浓的地区来说,三孩政策是一大利好。“本来就想超生的,刚好政策来了,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生,而且可以释放一批公务员等体制内的人生育三孩,比如潮汕等地。”
彭澎分析,农村地区的养育成本比较低,比如福建、广东的农村地区,有生育文化,又有一定经济实力,三孩的生育比例也会比较大。相对来说,在大中城市里,受房价、经济生活压力等影响,生三孩的意愿可能就不是很强了。
此外,从过去全面放开二孩的实践来看,山东、河南这两个人口大省的增长较为显著。比如,山东生育意愿较强,但受计划生育的影响比较明显。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全年山东出生人口177.06万人,相当于全国的1/10,比上年多出生53.48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比更超过六成,达到63.3%,远超一孩。山东也成为全国最“敢”生二孩的省份。在三孩政策实施后,山东也有望成为“三孩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