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带来的人口话题热度未消,三孩生育政策就赶在6月之前新鲜出炉。

  5月31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消息传出,市场概念股集体拉涨。截至5月31日收盘,致力辅助生殖领域的锦欣生殖(01951,HK)和贝康医疗(02170,HK)表现亮眼,涨幅分别为17%和13%,这不禁让人联想到A股市场中以无创产前检测(NIPT)起家的贝瑞基因(000710,股吧)(000710,SZ),作为国内NIPT龙头之一,其市场渗透亦将直接受益于三孩政策。

  三孩政策露面 产前筛查与诊断市场持续放量

  三孩政策骤然加速,似乎远超市场预期,但从我国现有人口结构和二孩政策成效来看,这一政策的露面却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我国出生人口连年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结构亟待调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0‰,出生人口连续三年滑落,出生率为1952年该数据存在以来最低;但2018~2020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45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7.9%上升至18.70%。

  另一方面,二孩政策效果显著,再次证明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提量作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政策调整原因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来的50%左右。

  对于放开三孩,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预测其堆积效应可使新出生人数短期提升10%~15%。

  而随着未来出生率的提高,做好出生缺陷防控是三孩政策高质量实施的重要一环。目前,机构普遍认为三孩开放将带来更多高龄的育龄人群,也将为产前筛查与诊断市场带来更多需求。但其实政策热浪早已涌动多时:早在2018年,《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就明确指出,要实现2022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

  而这为贝瑞基因等深耕无创产前检测的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产前检查的种类来看,目前主要有唐氏筛查、羊水穿刺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方法。与前两种方法相比,非创伤性产前基因检测无创,不会流产,准确率高,因此掌握该技术的公司也备受市场关注。

  而作为国内基因测序领域的龙头企业,贝瑞基因是全球率先研发并成功在临床推广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的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了NIPT、NIPT plus、CNV-seq等多款产前检测产品。此次三孩政策放开,将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数量,贝瑞基因检测市场亦将进一步放量。

   

   覆盖三级预防 遗传学技术产品迭代进行时

  从业务上看,生育健康检测是贝瑞基因发展较早的业务,而NIPT也是目前基因测序行业较为成熟的领域,贝瑞基因占据国内该市场份额约三成,是行业龙头之一。

  目前,贝瑞基因布局孕前、孕期、新生儿的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包括在辅助生殖领域开展“科孕安”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以及用于孕前的“携心安”拓展性携带者筛查解决方案;二级预防主要开展针对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贝比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及针对100种染色体病及基因组病筛查的“贝比安Plus”无创产前检测(NIPT Plus),同时在产前诊断及流产物遗传学病因检测领域开展“科诺安”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CNVseq);而三级预防主要开展全外显子组测序(WES)以及全基因组测序(WGS)。

  值得一提的是,CNV-seq技术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获《美国妇产科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和《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认可,被定位于一线产前诊断技术。

  而除了关键技术,贝瑞基因多年来在基因测序领域的数据累积也使其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公司构建了百万人群基因组大数据库,包含100万健康人群与10万患者的CNV数据信息。做到在结果注释时降低致病性未知比例,提高CNVseq注释解读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不过,在三孩政策突降之时,更值得市场关注的是,贝瑞基因的基因测序技术在遗传学领域的产品转化及迭代仍在进行时。

  2020年,贝瑞基因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获得受理;今年3月,贝瑞基因推出筛诊一体式智能化解决方案,辅助临床高效、精准、经济、智能化地进行产前筛查及诊断;而5月中旬,贝瑞基因自主研发的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平台(NanoWES)完成升级。

  这意味着,在三孩政策和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速发展的双核驱动之下,贝瑞基因掌握的NIPT、CNV-seq等成熟技术有望助推后续管线中产品获证,为助力我国出生率提高做出贡献。 文/李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