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247.4亿元,同比增长83.4%(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19年1至5月份增长48.0%,两年平均增长21.7%。5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八成行业盈利超过2019年同期。

  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有三大亮点。一是单位成本费用下降。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75元,环比略降0.29元。二是应收账款继续回落。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4.1%,比4月末回落1.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三是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自2020年11月份以来连续保持同比下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应收账款走高“逆转”,预示不少中小企业现金流有所改善;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结合利润保持强劲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企业部门整体经营状况改善、经济效益提升,工业制造业部门结构优化。

  谈及5月份工业部门利润为何保持强劲表现,周茂华认为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从“量”上来看,受国内外需求持续恢复带动,1至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6%,工业产出保持平稳扩张态势。从“价”上来看,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达到9.0%,价格回升对工业企业利润形成明显支撑。另外,去年全球工业部门需求大幅下滑,拖累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滑,基数也较低。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认为,利润率上行也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形成支撑。5月份企业利润率延续上行趋势,1至5月份累计利润率为7.11%,1至4月份则为6.87%。利润率上行主要依靠费用压降。

  值得关注的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国内中下游行业的影响已经显现。工业部门利润明显分化,小微企业承压明显大于大型企业。5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1倍,两年平均增长32.0%。其中,受益于市场需求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利润增长较快,两年平均增速均在31%至68%之间。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5月份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但企业盈利不平衡状况较为突出,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一是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于上游采矿和原材料制造行业,下游行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小微企业利润增速低于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利润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成本上涨已经使中下游部分行业的利润率出现下滑,同时,中下游行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利润占比也在进一步下滑。”李奇霖解释称,因为下游行业议价能力弱、消费缓慢恢复等因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中下游企业成本增加,但中下游企业却难以将这种成本压力向下传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PPI、PPI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背离均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原材料成本上涨会对中下游企业利润形成侵蚀。

  不过,这种成本压力有望在下半年得到缓解。李奇霖表示,5月份大宗商品价格虽然出现了震荡回调,但从原材料价格传导至产成品价格一般需要1至3个月的时间。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单边上涨的一致预期已经被打破,近期,监管部门也一直在强调要控制好大宗商品价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和小微企业造成的压力或许会有所缓解,企业特别是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率或许会迎来回升。

  周茂华认为,在PPI将维持在高水平、全球需求仍处于复苏扩张轨道、国内结构性支持政策效果持续释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下半年国内工业部门仍有望保持良好盈利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