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余热未尽,富德生命人寿“小海豚计划”公益活动也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中。2021年8月19日,富德生命人寿四川分公司和乐山中支的6名志愿者马不停蹄,在峨边县椒江太阳坪小学负责人曲别比兵的带领下,深入峨边县新林镇茗新村,实地走访帮扶儿童家庭。

茗新村所在地曾是一个人员混杂、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环境脏乱差的区域,十余年来先后有来自大小凉山的自主移民彝族,来到这里形成了一个自然落后的聚居地。后在脱贫功坚的关键阶段,2017年11月峨边县批准成立了新林镇茗新村,将248户彝族居民1200余人全部落户在这里。

拉尔牛牛小朋友

开朗与努力是成长路上最好的动力

近距离看到这个彝族小姑娘时,她站在公路的旁边,是专门走到路边来迎接志愿者们的。8岁的拉尔牛牛是家里最大的孩子,还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由于贫穷且家中孩子众多,牛牛的妈妈不到30岁却像年近50的老妪,瘦小、羸弱;牛牛的爸爸,一位年轻的彝族小伙,义无反顾地挑起家庭的重担。但限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加之不多识字,仅能在村里做一些闲散的临工维持生计。

牛牛告诉志愿者,妈妈身体不好,要照顾幼小的弟弟妹妹,平日里她自己住在奶奶家。放了暑假,白天她回自己家里帮妈妈照顾弟妹,晚上再一个人回到奶奶家里。看着眼前这个8岁的小姑娘,志愿者们无不为她的懂事而心疼。

牛牛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有着卷翘的长睫毛。她很自豪的告诉志愿者们,这次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分别取得了97分和99分的好成绩,她渴望能得到一些学习用具,这会对她的学习大有帮助。曲老师接话道,牛牛不仅成绩优异还能歌善舞,因为勤劳懂事,学校老师们也是交口称赞。

8月,夏季的炎热还未褪去,牛牛却身着一件民族特色的长袖外衣,内里还搭衬有一件白色秋衣。志愿者们有些不解的向小姑娘问道:“你穿这么多衣服不热吗?”牛牛回答:“妈妈说,今天家里要来一些尊贵的叔叔阿姨,穿上我们民族的服饰,是对客人的尊重。”听完小姑娘一席话,在场的志愿者无不动容,为一个8岁孩子的礼貌而感动。

交谈中,牛牛对志愿者手中的摄影机分外好奇,忍不住伸手轻轻地摸了一下镜头盖,露出质朴澄净的笑,整齐的牙齿像一弯洁白的明月。让志愿者们在那个时候,才看到了属于一个8岁孩子的童真……

阿牛阿呷小朋友

愿你拥有更多自信快乐成长

在拉尔牛牛小朋友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来到了阿牛阿呷的家。与拉尔牛牛不同的是,阿牛阿呷在见到志愿者们的时候,有些害羞与胆怯。

10岁的阿牛阿呷,在家里排行老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弟弟也在村里就读小学和幼儿园。阿牛阿呷的父亲年近60岁,母亲常年抱病在家,家中生活来源仅靠父亲一人做临时工维持。在茗新村,几乎全村的彝族移民家中都有着五、六个孩子,尽管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让这些来自大凉山的移民已经有了新的栖身之所,但绝大多数的家庭仍然因为子女众多、无打工能力等问题穷困潦倒,依靠政府低保补贴和做临时工维持生活。

阿牛阿呷告诉志愿者,自己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就是学习用品,她想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成绩。在问到小姑娘是否还有其他心愿时,阿牛阿呷摇摇头。山里孩子质朴的回答和清澈纯净的眼睛让志愿者们心生感慨,大山与城市的距离近在咫尺却又远隔天涯,简单纯粹的心愿竟然是遥不可及的期盼。

在离开阿牛阿呷家的时候,小姑娘似是想到了什么,拉住一位志愿者的衣袖怯怯的问到:“叔叔,我可以要一个绵羊的毛绒玩具吗?”她竖起食指,眼里满是羞怯和期待。志愿者躬身抚摸小姑娘黝黑的头发坚定地说:“你的愿望一定能实现!一定要努力听话、好好学习。”

吉石阿牛小朋友

身残志坚努力向上的你最美

茗新村的每一栋房屋都是依山而建,村民们相邻而居,很快,拉尔牛牛又带领志愿者们见到了了吉石阿牛。

吉石阿牛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还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幼时的吉石阿牛因为一次意外,导致腿部落下的残疾,走路有些一瘸一拐。吉石阿牛的父亲不会汉语,通过曲老师的翻译志愿者们了解到,作为来自大凉山的移民户,因为贫穷和超生,曾经家里过着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生活,孩子们的成长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只能做临时工赚钱养家,所以希望家中孩子们都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将来能有更好的生活。

大家也从曲老师口中得知,吉石阿牛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虽然身有残疾,但她从未因此自卑,是一个开朗上进的孩子。

离开时,吉石阿牛倚在门边向大家说再见,沿着长满荒草的小道走了十来米,蓦然回头,赫然看见吉石阿牛挥别的小手依然停在空中。

阿留尔信小朋友

以身作则成为弟妹们的好榜样

在参加过2018年“小海豚计划”茶场小学捐赠活动的志愿者记忆中,阿留尔信还是那个穿着一身漂亮的民族服饰,站在板房小学的操场内代表全校学生发言的小女孩。三年时光,尔信已出落成一位婷婷玉立的姑娘,在见到志愿者们的时候,添了一份少女的羞涩。

尔信没有爸爸,靠母亲一人拉扯她与三个弟妹长大,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尔信经历了移民、贫困、黑户、失学等境况,以至于已经15岁的她,今年才就读五年级。

曲老师告诉者愿者,尔信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勤劳懂事、能歌善舞的姑娘,因为家庭负担重,也极有可能面临小学毕业后便辍学的问题,这在超生的彝族家庭中很常见,年长的孩子,会过早负担起养家的责任。

尔信告诉志愿者,家中只有妈妈一个劳动力,妈妈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但因为弟妹幼小需要照顾,平日里仅能在村里做一些临时工,家庭收入微薄;作为长姐,尔信希望自己能多读书,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努力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中困顿的生活状况。

的拉古小朋友

在黑暗的罅隙里向阳而生

与之前走访的四名小朋友家不同的是,的拉古的家,在距离茗新村十几分钟车程的地方。一顿颠簸之后,映入志愿者们眼里的,是一栋废弃破败建于上世纪的沙坪茶场遗留下来的住房。

没有人知道的拉古一家居住的这栋两层小楼已废弃了多少年,从入口处进入的一瞬间,阴暗潮湿裹携着异味扑面而来;顺着楼道往上走,墙壁已不能用斑剥来形容,整栋房子因为雨水常年浸蚀,所有房间的天花板甚至楼梯的台阶,均形成了滴水钙化成柱的景象,一根根悬在头顶,触目惊心。

的拉古一家居住在二楼左边的尽头,是整栋楼唯一的住户。在的拉古的家里志愿者们看到,整个房间只有一张简易木板床,床上摆放着已看不出颜色和图案的席梦思,没有床单,枕头也是用稍厚一些的衣物堆卷而成;墙上,贴着一张的拉古被新林镇中心小学评为2020-2021年度“学雷锋标兵”的奖状。的拉古告诉志愿者们,床是妈妈和姐姐睡的,他自己只能睡在床一旁的简易沙发上。那个沙发,即是他学习作业的“书桌”,也是他严冬酷暑蜷缩而眠的一席之地。

在这样一个所谓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与家电;房间外的走道即是“厨房”——一个堆满了干玉米棒子和干树枝的地方。镜头下,14岁的孩子熟练的在地上三个砖头围成的“灶”上点燃干枝生火做饭,腾起的炊烟在楼道里弥漫着呛人的味道,一旁地上摆放的锅里,留着小半锅面条……的拉古说,那是他的晚餐。

的拉古告诉志愿者,自己没有父亲,母亲因为智力有问题,所以外出务工基本也赚不了什么生活费;他们一家从凉山州美姑县移民到当地便居住于此,在曲老师的帮助下才可以顺利入学读书,过完暑假,他便读四年级了。

在这座满目疮痍的小楼里,所有的志愿者都感受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无法想象怎样才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得以生存。从曲老师口中志愿者们得知,的拉古一家由于移民到当地时间较晚,错过了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的时间,目前孩子只是解决了入学读书的问题,至于能否搬迁到茗新村的彝家新寨居住,这大概是一个遥遥无期的奢望。

14岁的的拉古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瘦弱,交谈时声音也很小,有些自卑但却很有礼貌。这是一个令全体志愿者心酸和感动的孩子,生活给予他贫穷和困顿,但他没有放弃学习和努力,像极了黑暗罅隙里的一根藤,倔强地向着光明的地方生长。

离开之前,志愿者们纷纷鼓励的拉古好好学习、加强锻炼,让知识成为载梦的船,改变曾经的苦和难。

光与梦,爱在大山深处绵延

此次走访,志愿者们为受助儿童送去了牛奶、手工饼干等慰问品,充分了解了他(她)们的心愿和家庭实际情况,收集了更多帮扶信息和需求,为下阶段一对一帮扶奠定切实可行的基础。

作为富德生命人寿从2013年开始打造的一项长期、持续的公益工程,“小海豚计划”每年通过物资帮助、保险保障、心理帮扶等多样化组合形式,为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失亲儿童等带去温暖及关爱。一对一帮扶便是公益活动中的一种形式,自项目推出以来,已有近千名志愿者积极参与该项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和线上帮扶系统,全国各地已有近500名儿童得到了实实在在帮扶。帮助困境儿童实现梦想,践行险企责任担当,在公益扶贫的道路上,“保险人”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