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0年以来,银行业聚焦国家战略,主动优化信贷结构,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项目、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支持力度,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制机制。银行业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抢抓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持续加大对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高水平城市群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贷款3304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659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了37%,创历史新高。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信贷资源倾斜,支持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加速布局绿色金融。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银行业将进一步对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将广大农村打造成为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随着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绿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银行业加速布局绿色金融领域。 截至2021年6月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成为绿金信贷最重要领域。与此同时,银行业也积极推动绿色债券品种创新,碳中和债券成为市场最大亮点。展望未来,银行业绿色金融服务“30·60”目标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面临调整、银行业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将不断加强、银行业将不断提升自身气候表现以树立形象。

  三是银行业迎来数字人民币重要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将数字人民币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全力促进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截至2021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经超过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未来,银行业将进一步紧抓历史机遇,高度重视,从战略布局、组织建设、技术储备等多层面做好应对准备,提升数字人民币支付能力,优化完善系统,加大试点推广力度,持续提高支付体系效率和普惠金融水平。

  四是加强资本补充与管理,高度重视市值管理。2020年以来,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有所放缓,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下降,更多依靠股权或债权等外源融资实现资本补充。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下,永续债成为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二级资本工具债发行规模也继续保持高位。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也日渐丰富且成效显著,自2020年7月政策层面明确可以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注资中小银行后,银保监会已累计批复16个省份1807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方案。展望下半年,商业银行将持续优化资本管理与补充方式,根据监管导向优化资本计量,加大资本精细化管理,同时,通过新模式支持原股东配股,吸引机构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拓宽外生资本补充渠道。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畅通股权融资,合理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促使公司股票价格处于合理水平,未来上市银行将通过改善经营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沟通和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加强市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