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公布了2021年度上半年经营业绩。今年以来,建设银行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新金融实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中心工作相互促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建设银行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积极纾解社会痛点、难点、堵点,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服务“十四五”良好开局中抓住发展机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实现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资产总额29.8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0万亿元,增幅6.05%。上半年,建行经营收入3809.07亿元,同比增长5.83%。实现税前利润1844.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0%;净利润1541.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2%。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06%,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10%,资本充足率16.58%;集团不良率1.53%,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2.39%。

建设银行积极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绿色金融等领域信贷投放,发放贷款和垫款较上年末增加1.26万亿元,增幅7.78%;同时,持续加大低成本资金拓展,丰富资金来源,优化负债结构,负债总额27.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3万亿元,增幅6.32%。其中,吸收存款余额2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0万亿元,增幅8.26%。

战略业务纵深推进

新金融行动持续深化

建设银行秉持大行使命情怀和责任,践行新时代新金融理念,以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建设为根本遵循,纵深推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坚持数字化打法,新金融势能不断释放,助力建设人民更美好的生活,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住房租赁战略稳步推进。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国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1.4万家企业、3,7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累计完成房源核验超过1,000万套,合同备案600多万笔,为政府提供市场监管的有效工具。

持续推进住房租赁企业股权交易服务试点,积极在制度规范、权益属性、交易架构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拓宽住房租赁企业融资渠道。打造“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融入智慧社区、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创业服务等,为园区蓝领、职场白领、青年创客等群体提供舒适的租住环境。在广州、杭州、济南等试点城市对接超过140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以专项贷款支持增加小户型、低租金房源供给。

普惠金融战略持续深化。推进在线业务开展,深化平台经营,完善“建行惠懂你”服务。发挥网点渠道优势,持续推动经营下沉。全行超1.4万个网点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拥有普惠专员1.8万余人。累计组建普惠金融(小企业)服务中心及小企业中心250多家,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1,900多个,实现在线高效化快触达和线下有温情有品质的衔接。截至6月末,累计投放贷款超过4.7万亿元,惠及客户超过210万户。6月末,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83.82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180.18万户,较上年末新增10.63万户。

金融科技战略纵深发展。审议通过2021~2025年金融科技战略规划,对集团金融科技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总体部署。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智能决策五大领域研发180个模型,累计已投产507个应用场景。区块链服务平台实现云化服务供给,形成基本完整的区块链应用支撑能力,在贸易融资、跨境支付、智慧政务、住房租赁等12个业务领域落地了30余个应用场景。6月末,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4,012人,占集团人数的3.79%;累计获取专利授权606件,其中发明专利389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国内银行业领先。

零售业务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增强场景布局能力,抢抓数字人民币先发优势,积极打造消费生态。大财富体系构建初见成效,“建行龙财富”品牌及平台全面升级。个人存款快速增长,6月末,境内个人存款余额11.1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88.79亿元,增幅9.71%;个人银行业务税前利润占比达63.26%。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市场金融服务,累计为近60万户中低收入居民发放保障房个人贷款1,172.83亿元,累计为220个保障性住房试点项目发放住房公积金项目贷款531.61亿元。

加快培育绿色金融新优势。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丰富新金融行动的绿色内涵,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双碳”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和金融全牌照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绿色金融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举措,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广泛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为1.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36.01亿元,增幅16.65%;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占比连续多年保持下降。

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

建设银行坚持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把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管理理念和要素融入集团经营管理流程,做好自身ESG管理并引导客户强化ESG管理,同时密切跟踪国内外监管要求,将环境与气候等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环境和气候风险管控机制,探索开展环境与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金融服务和风控体系。

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建设银行持续推动完善ESG和绿色金融管理架构,强化绿色金融工作考核评价。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统筹推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设立环境、社会和治理推进委员会,推进落实ESG相关工作;在绩效考核中增加“服务生态文明战略情况”指标,扩大考核部门范围,提高绿色金融考核权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绿色发展理念和新金融行动激活乡村可持续发展动能。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所在省份贷款增速。6月末,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3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43.05亿元,增幅10.74%。丰富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模式,“建行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52万个,覆盖全国近八成乡镇及行政村;“建行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21.15亿元,办理缴费超2,600万元,服务用户超95万户;累计发行1,375万张面向创新创业重点人群的“乡村振兴·裕农通卡”。通过善融商务平台“乡村善融”助力消费帮扶,截至6月末,善融商务平台入驻帮扶商户5,444户,平台帮扶总交易额69.11亿元。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持续加强消费者信息保护,强化系统机控,提升信息保护预警和监测能力,保护数据安全和客户隐私,提升电子银行交易安全保障。积极开展金融赋能培训,依托“金智惠民”工程线上线下渠道,重点加强乡村金融、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普惠教育。

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扎实推动减费让利,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洪救灾,切实做好金融服务保障,为相关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50多亿元,向汛情严重的河南地区捐赠2000万元。全行1.4万个网点开放“劳动者港湾”,进一步拓展便民生活服务范围,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建行大学“金智惠民”持续扩大金融普惠教育覆盖面,累计受益387万人次。

全面主动管控风险

夯实优化资产质量

建设银行不断完善全面主动智能的现代化风险管理体系,持续优化风险偏好、风险评价、风险评估、信贷政策、风险限额等风控手段,丰富数字化、智能化风险管理“工具箱”。加强投资交易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债市、汇市、股市、商品市场波动。

坚持精准滴灌和让利实体经济帮助更多困难企业有效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坚持信贷结构调整,发展绿色金融,围绕“两新一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大综合金融服务支持,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堵点,筑牢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根基;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过程中的压力与挑战,从政策、价格等方面全面加大对低碳产能的金融服务支持,推动低碳产能对高碳产能的替换;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2,769.8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2.52亿元;不良贷款率1.53%,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根据实质风险判断计提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减值损失总额1,085.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4%。拨备覆盖率222.39%,较上年末上升8.80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三大战略”,持续完善住房租赁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大普惠、新普惠”工程,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能力。二是着力推进智慧金融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三是加快建设大财富体系,助力集团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更上新台阶。四是强化资产质量跨周期管控,保持关键业绩指标均衡协调、可持续。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