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段思宇
[ 随着14天期逆回购的持续操作,市场有观点称,若操作规模持续放量,四季度降准的可能性就会相应降低。对此,也有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再实施一次全面降准,助力宽信用过程。另有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10月是重点观察窗口。 ]
临近国庆假期,逆回购持续加码。9月28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35%,与前期持平。
这已是央行连续第八个交易日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同时操作量也维持在千亿规模。考虑到28日无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实现净投放1000亿元。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近期逆回购操作放量,主要是由于机构对跨节资金需求增大,央行净投放以呵护资金面,确保市场流动性平稳跨节。
而随着14天期逆回购的持续操作,市场有观点称,若操作规模持续放量,四季度降准的可能性就会相应降低。对此,也有业内人士持不同观点,其考量在于,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的内容,或意味着边际宽信用过程即将展开,基于此,预计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再实施一次全面降准,助力宽信用过程。另有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10月是重点观察窗口。
逆回购操作持续放量
年初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一直保持微量滚动开展的态势,且主要以7天期为主,通常是100亿元左右,最低至20亿元。但近期,央行逆回购操作风格发生了变化。
“的确可以看到,近期逆回购操作量增加了,且央行同步重启了14天期逆回购,主要是为了平抑季末资金面的波动。”汇丰晋信基金固定收益总监李媛媛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
此轮14天期逆回购重启始于9月17日,与上次操作时隔15个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当日开展500亿元7天期和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20%和2.35%。
随后,在18日、22日和23日,央行继续开展了“7+14”逆回购操作,其中18日操作金额与17日相同,但22日操作金额有所提高,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均为600亿元,23日操作情况与22日相同。
到了24日,央行暂停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仅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金额为1200亿元。此后,在26日、27日和28日,则连续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据此计算,自17日以来,截至28日,央行已连续8个工作日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其间,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累计投放8600亿元,到期金额为1500亿元,对冲到期规模后,实现净投放7100亿元,但两者的操作利率均未发生变化。
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分析师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近期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尤其是7天、14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上升明显,反映机构对跨节资金需求增大。“央行适度增加14天期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呵护资金面,以确保市场流动性平稳跨节。”
最近数据显示,尽管近期流动性投放加大,但资金利率仍然趋紧。9月28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全线上行,其中隔夜品种上行23.8BP报1.946%,7天期上行13.1BP报2.115%,14天期上行7.7BP报2.809%,1个月期上行0.8BP报2.426%。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截至28日收盘,DR001加权平均利率收报1.9107%,较前日上涨18.72BP;流动性“官方指标”DR007加权平均利率收报2.1889%,较前日上涨了26.57BP。
“长假前逆回购期限拉长,额度加大,属惯例操作,主要是为节前削峰(避免节前资金面吃紧过度推高市场利率)、节后平谷(节后市场资金大规模回流银行体系,而逆回购资金到期有助于避免市场利率大幅下行)。”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称。
一般来说,在季度末,机构往往面临监管考核,如市场流动性指标和广义信贷考核指标等,导致机构拆出资金意愿普遍较低;同时,为满足广义信贷考核要求,部分银行会压缩部分流动性相对好的资产,也对市场流动性构成一定压力;另外,机构对跨季资金面的谨慎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市场利率。“因此,央行操作稳定市场,有效管理市场预期很重要。”周茂华称。
市场对降准看法不一
实际上,此次并非央行首次在国庆节前期连续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去年和2019年,均有类似操作。
具体来看,去年,央行于9月18日开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一直持续到30日,其间,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累计净投放3700亿元;2019年,央行于9月19日开启14天期逆回购,持续至30日,其间,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累计净投放2900亿元。
从投放量上看,今年的逆回购净投放金额高于前两年。对此,广发证券(000776,股吧)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对记者称,央行连续两周逆回购净投放量较大,有效对冲了政府债发行带来的资金缺口,以及满足跨季资金需求,预计平稳跨季。
“但要注意的是,这也使得逆回购存量升至2月中旬以来最高,接近春节假期前夕的存量水平,10月假期之后逆回购到期量较大。”刘郁说道。
而随着逆回购操作的放量,市场对四季度的降准预期也发生变化。“有部分业内人士担心,若逆回购净投放规模继续扩大,四季度降准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李媛媛对记者称。
平安证券研报也提及,9月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已等额续作,如果中下旬的14天期逆回购规模明显放量(比如大幅高于5000亿元),那么四季度降准的可能性就会相应降低。
周茂华进一步对第一财经表示,从国内宏观环境看,四季度降准的门槛并不低。三季度受短期及外部因素冲击,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但整体处于保持复苏态势;货币信贷环境保持合理适度;同时,近期操作预示央行更倚重结构性政策工具,进行精准调节,提升政策质效;应对短期资金面扰动因素,央行政策工具丰富。
不过,也有观点持不同看法。王青表示,14天期逆回购操作属于短期流动性注入,往往用于应对时点性的削峰平谷;而降准是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资金,主要为解决银行信贷投放的流动性瓶颈问题。
另外,在9月24日央行召开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会议公报新增“增强信贷增长稳定性”的表述。王青称,在前期持续紧信用背景下,强调“增强信贷增长稳定性”,意味着当前信贷、社融增速基本触底,四季度会有小幅回升,边际宽信用过程即将展开。这是稳定今年底明年初经济运行的基础。
因此,“我们预计,四季度央行除了会推出绿色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外,有可能再实施一次全面降准,助力宽信用过程。”王青对记者表示,预计四季度资金面将继续处于合理充裕状态,市场利率进一步明显下行的概率不大。未来一段时间,更可能出现稳货币与宽信用组合,兼顾防风险与稳增长。
李媛媛还对记者表示,从四季度流动性缺口计算,MLF到期规模加上地方债的发行,预计缺口或在4万亿元左右,因而市场对央行降准的预期仍比较高;但另一方面,当前PPI居高不下,与CPI剪刀差达到历史最大值,反映经济运行存在“类滞胀”风险。“可以说,市场上针对降准的多空双方预期较为胶着,10月份可能会是比较关键的观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