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一些变化将在上海发生:

   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000家,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增长到2800万亿元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5%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提升2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左右……

   一系列量化指标的背后,是上海“十四五”的一个基础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必须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完善经济发展格局

   日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就上海“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说明时表示,要对全市发展格局进行再审视、再调整、再优化,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再审视、再调整、再优化之后,上海将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空间新格局、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这其中,完善经济发展格局,成为畅通经济循环、重塑动力结构的必然要求。

   经过“一季度下降、二季度企稳、三季度回升、四季度冲刺”的历程,上海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

   与“十四五”规划目标保持衔接,1月24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21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与此同时,龚正提出,上海要以做强做优“五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为重点,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是上海持续推进的三大先导产业,“十四五”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倍增,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三大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与此同时,上海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六大重点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消费品产业。这六大重点产业,都是上海具备产业比较优势、制造服务交互融合、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以汽车产业为例,要以新能源、智能网联为方向,提升汽车产业特色优势和规模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比如,推动上汽荣威R标新车型上市、大众MEB提升产能,出台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等,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汽车行业比重达到35%以上。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沈伟国表示,考虑到集成电路产业和汽车产业都是上海“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产业,建议推动汽车电子高端芯片的发展。

   汽车电子高端芯片作为汽车制造供应链中的核心零部件,长期受制于海外供应商和生产线,国产汽车电子高端芯片的发展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已脱节,无法满足国内车企的需求。沈伟国建议促进国内汽车电子芯片与下游应用客户联动,他表示,可由下游车企、组件企业和上游设计企业、制造企业联合组成重点攻关芯片项目主体,并由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参与,进行市场化运营。

   打造亚太投资门户

   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于上海而言,是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当好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上海就要在要素配置中占据关键环节,在供需对接中锻造关键链条,在内需体系中打造关键支撑,助力国内经济循环更加畅通。

   当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则要构建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形成独具优势的战略通道,助力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称《建议》)提出,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既首当其冲受到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重大挑战,也面临着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规则变动特别是我国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由此,《建议》提出,聚焦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全球资本、以优质服务支持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打造亚太投资门户,使上海成为境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前沿阵地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跳板。

   2020年,上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创历史新高。同时,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771家和481家,比五年前分别增加236家和85家,上海已成为全球总部经济的重要集聚地之一。

   近日,上海提出实施“总部增能行动”,针对不同外资企业的特点加大制度供给、搭建更多平台,支持企业提升功能、做强总部、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布局全球、运营全球。

   龚正表示,今年要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商投资条例,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充分用好我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重大契机,搭建全球招商引资新网络,在主动适应新的贸易规则中全力推进外贸稳中提质,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中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要着力打造新时期外资首选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未来开放的重点将会对标全球最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更好地对接RCEP,更大力度同时有序地推进服务业领域的扩大开放。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表示,临港新片区尤其是洋山特殊综保区应加快对标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经贸规则,主动为RCEP等区域经合协定提供更多“临港经验”。

   严伟表示,强大的离岸功能已成为自由贸易港的主要竞争优势之一,也是促进贸易转型和产业转型的主要推力之一。因此,临港新片区应率先实现制度突破、尽快形成离岸经济业态,实现跨境贸易结算功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总部地位,提升对国内大循环的支撑作用。

   作为上海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的2021年工作要点已经提出,要制定《关于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大开放型压力测试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的意见》。

   畅通区域经济循环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还需要加快畅通区域经济循环,也就是深化与苏浙皖分工合作,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上探索有效路径。

   龚正表示,今年将以联动畅通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还在研究过程中,“要到6月份了”。

   马春雷说,服务于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应该体现它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要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极,成为科技创新策源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同时,长三角要能够突破原有的行政区域经济的局限,向功能区经济发展。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