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叶麦穗

  编 辑丨马春园

  图 源丨图虫、IC

  央行又来呵护市场了,为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1年10月2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与此前持平。因21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900亿元。

  这已经是央行第二日普降甘霖,前一交易日(20日),央行也曾因同样原因,投放1000亿元逆回购。时隔半个月,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再现千亿元规模逆回购,此前9月末,人民银行连续多日以千亿元逆回购护航流动性,资金面因而平稳跨季。

  千亿逆回购又来了

  近日,在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税收缴款以及巨量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等因素交织之下,资金面和流动性对市场会产生何种影响,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多位市场人士分析认为,10月是传统缴税大月,就季节性而言,10月和7月的缴税规模会大致持平,维持在1.2万亿元水平。这是公开市场操作放量的最重要原因。

  “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和MLF都是央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工具,目的都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这一点并无本质的不同。”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央行反复强调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是一句空话。

  广发固收刘郁团队研报指出,10月是缴税大月,20日距离纳税申报截止日还有3个工作日,且20日有1340亿元国债招标,因而央行增加了逆回购投放。

  刘郁团队表示,近期降准、降息等宽货币预期有所降温,宽信用预期升温,长端利率出现阶段上行。而央行增加逆回购投放,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资金面可能出现短时波动,但不至于持续收敛。本周五地方债发行量较大,以及下周税期,央行可能也会通过投放逆回购进行对冲。我们预计资金面有望维持平稳,短端利率中枢稳定,则加杠杆套息收益相对可控,长端利率上行空间也有限。

  东吴证券(601555,股吧)认为,继9月末后,再次加大投放量,其背后的原因一脉相承,即为了满足短期的流动性需求,以平抑资金利率的波动。截至10月20日,10月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214亿元,其中本周(10.18-10.22)发行2034亿元(含计划),可以发现短期内其对流动性有一定冲击,或对资金利率造成影响。在特殊时点调整公开市场操作数量符合当前我国“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基调。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央行此次的加量操作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市场出现连续大幅下跌。国债期货和现券预计都将企稳。

  10月2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IC photo

  拆借利率、回购利率保持平稳

  由于连续大额“放水”,资金面相对宽裕。10月21日隔夜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下行42.1个基点,报1.683%;7天Shibor下行16.6个基点,报2.055%,都处于近期的低位。

  交易所回购利率也一路走低,上交所和深交所隔夜回购利率昨日盘中双双跳水。上交所GC001本周连续下挫,昨日再度下跌6.44%,报1.89%,盘中最低触及0.1%。其他短期限品种,GC003、GC004昨日的跌幅也都超过14%,目前短期限的回购品种全都降至2%以内。深交所R-001昨日重挫22.56%或44个BP,收盘报1.51%,R-002下跌31.47%,报1.302%。此外银行间回购品种也全部下行,一日回购DR001下跌4.22%,报1.5516%,7日回购DR007则下跌7.73%,报2.03%。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0日,10月LPR报价公布: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85%;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4.65%。本月1年期LPR与5年期以上LPR的报价均与上月持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尽管在跨周期调节下,本轮稳增长政策力度相对温和,年内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接下来LPR报价也会一直保持不动。其中,为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再次实施降准累积效应下,届时1年期LPR报价下调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大,下调幅度可能在0.05至0.1个百分点之间。将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也能产生明显效果。

  近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四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对于政府债券发行和税收缴款以及MLF到期等阶段性影响因素,人民银行将综合考虑流动性状况、金融机构需求等情况,灵活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动性,熨平短期波动,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资金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本期编辑 刘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