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张钟尹

1月28日,2020年“国家账本”出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95亿元,同比下降3.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588亿元,同比增长2.8%。与预算报告预计的财政收入下降5.3%相比,好于预期。在提到减税降费时,财政部指出,2020年以来,我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出台实施了7批28项有针对性的措施,预计2020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减税降费规模创下新高,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产生了及时、有力的政策效果。2020年中国GDP增速逐季回升的背后,减税降费政策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小微企业纾困方面,2020年全国5000多万户小规模纳税人中,近九成免征增值税的基础上,对余下600多万户征收率从3%降为1%。此外,受疫情影响行业中交通运输、住宿、服务业等减税降费受益面最大,2020年1~11月纳税人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共减轻负担382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增长态势,不过,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些行业仍在消化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

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对于即将到期、已经到期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有必要分项进行评估,科学安排好不同政策的执行期限,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应该优化减税降费落实机制,确保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笔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仍存在不落实、虚落实的情况。比如,国务院近期通报,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政府变相要求建筑业小规模纳税人申请登记为一般纳税人,违规抬高企业纳税成本;财政部门将本地税收贡献情况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前置条件,违规下发提示单干扰税收征管秩序。

与此同时,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已持续几年,2020年减税降费规模创下新高,短期内将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而支持地方经济保民生发展则需要相应扩大刚性支出,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有所加大。既要降低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同时又有足够的财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下一步,应持续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保障重点领域投入,比如稳投资、促消费、保就业等,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此增强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