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第一天,央行就向市场洒下了“雨露”。颇引人关注的是,2月1日,7天期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涨至3.1940%,创2015年4月7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而1月、3月、6月等中远期Shibor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2月1日,央行发布的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天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0%,与此前持平。考虑到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此次向市场净投放980亿元。

回顾上周,央行持续净回笼的操作,资金价格有大幅上扬。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隔夜Shibor上行25.8BP,报3.282%。

而在今日,隔夜Shibor报2.7950%,下跌48.70BP,结合央行的净投放操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及采访多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资金面开始转松的信号。

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分析,1月资金利率自拐点大幅跳升,主要受央行操作缩量、春节银行备流动性和1月缴款、缴税、缴准共同影响。1月的紧张趋势不会延续很久,因为当前资金持续收紧基础仍不足。

东北证券分析师沈新凤也表示,1月末流动性收紧不具备可持续性。“随着1月末财政支出的投放,跨月资金需求的消退,交易所回购利率的率先回落,说明流动性压力最大的时期基本已过。”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分析称,近期货币近期货币收紧的短期逻辑在于金融市场去杠杆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春节前流动性将恢复平稳。“从这一轮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的短期目标上,金融市场去杠杆基本到位,这意味着后续央行继续收紧短端流动性的必要性降低,而松动流动性、资金利率均值回归料是大概率事件。”

但明明团队也指出,对资金面的预期不应过于乐观。“预计资金利率中枢后续将在政策利率附近运行,春节前后资金面仍然以紧平衡为主,很难回到12月底、1月初的水平。”

对此,沈新凤认为,在政策利率保持平稳的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不可能持续偏离政策利率,过于宽松和过度收紧都不具备可持续性。未来资金面将回归紧平衡,以纠正市场前期对于流动性持续宽松的预期偏差,控制市场加杠杆的风险。

至于“紧平衡”的状态将持续多久?

明明团队认为,或持续1~2个季度。“从债券市场加杠杆、资金市场表现、房价和股票市场的状态来看,2019年上半年与当前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而若从2019年上半年(2月~5月)货币政策较为保守、流动性维持紧平衡的状态来看,2021年紧平衡的流动性环境预计可能维持1~2个季度。”

1月26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会视频会议时指出,我国货币政策会继续在支持经济复苏、避免风险中平衡, “我们确保采取的政策具有一致性、稳定性、一贯性,而不会过早放弃支持政策”。

(作者:家俊辉 编辑:李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