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规模举债,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要考虑债务偿还的问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2020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GDP增速翻正,但财政收入形势未能这般亮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河北、新疆,已有29个省份公布了2020年财政收支数据,13个省份财政收入负增长——近半数省份财政收入出现收缩,为近几十年来罕见的情形。
这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关,也跟减税降费政策有关,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进一步拖累了部分省份的收入状况。
不过,得益于2020年超8万亿政府债券发行,中央加大了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上各级政府积极盘活存量,仅4个省份财政支出负增长,绝大多数省份实现了支出规模的扩张。
展望2021年,在低基数下,随着经济的好转,财政收入有望实现正增长。多数省份预计2021年财政收入增长3%以上,像东部大省广东、浙江、山东预期增长5%或以上,中部省份河南、安徽、江西等省预期增长5%左右。
东部财政大省增长稳健
2020年财政收入排名前六的,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有四个省份实现了正增长。
广东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22亿元,增长2.1%,总量连续30年稳居全国第一。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000亿元,增长2.9%。浙江坐稳第三,实现地方收入7248亿元,增长2.8%。
若结合GDP来比照财政收入规模,广东、江苏排名与GDP规模一致,但浙江的财政产出要明显好于山东,上海、北京GDP规模虽不及部分中西部省份,但作为总部经济聚集地,上海、北京的财政产出较高。
从2020年财政收入表现来看,浙江比较突出。实现正增长的这四个省份中,浙江、江苏在8月率先转正,广东9月转正,山东在11月转正。2020年前两个月,经济受疫情冲击明显,各省财政收入悉数转负,唯独浙江依然保持正增长,因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了3倍,带动作用明显。
2020年浙江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8亿元,增长2.8%。其中,税收收入6262亿元,增长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4%,这个体现财政收入质量的指标,浙江居全国第一。主体税种中,增值税下降2.4%,企业所得税增长2.6%,个税增长13.5%。
服务全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总部聚集效益明显,疫情中逆势增长,2020年营收、利润增速较高,对浙江财政支撑作用明显。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省财政收入规模多少,除了跟GDP规模有关,还跟地方经济结构有关。比如,有些投资能拉动GDP,但只有当这些投资产生效益,企业有盈利,才能形成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省财政产出与GDP规模存在差异,主要跟产业结构有关,不同行业税收贡献不同。比如,房地产行业税收贡献较高,除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之外,还有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东部财政大省中,上海、北京未能转正,2020年两地财政收入分别下降1.7%、5.7%。
部分产业外迁、房地产调控较为严格等,使得近年北京、上海财政的收入增速较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培育财源,是北京焦心的问题。2020年6月新发地疫情的暴发,进一步拉低了北京财政收入,北京财政收入出现三十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财政支出维持扩张
东部财政大省相对稳健,其他省份分化明显。
2020年青海、四川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5.6%、4.6%,涨幅居前;湖北、天津、黑龙江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下降25.9%、10.2%、8.7%,降幅居前。
2020年GDP涨幅居前的,包括贵州、云南、重庆、安徽、湖南等省份,其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2.1%、-1.9%、1%、0.1%。
这些不高的收入增速背后,是在主体税种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依靠挖掘潜力、盘活资产,比如国企利润上缴、出售资产等方式,通过增加非税收入换来的。
比如,贵州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87亿元,增收19亿元,增长1.1%。其中,作为主体税种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下降12%、4.2%;而非税收入完成701亿元,增长24.4%,增收135亿元。
除了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共同因素外,部分资源省份还受大宗商品价格拖累,由于原油价格下跌较多,黑龙江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8.7%。
普遍的地方财政短收,有其后果。根据“以收定支”的原则,2020年各省调减年初预算目标同时,要么压减相应支出,要么盘活存量资金等予以弥补。
不过,从2020年各省份财政支出来看,只有4个省份支出规模有所下降,大部分省份财政支出有所增长。
以重庆为例,重庆在2020年7月下旬提交的预算调整方案显示,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重庆市税收收入预计下降10%左右,部分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来自中央的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以及更大规模的地方专项债,重庆的可用资金大大增加。
最后结果是,2020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1.9%,但由于中央补助、债务资金增多,财政支出同比增长了1%。
重庆2020年的支出也相应调整,一方面,压缩非刚性、非急需的支出,一般性项目支出整体压减15%,重点专项支出整体压减10%;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的“三保”资金以及抗疫防疫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的重点基建投资在增加。
“虽然支出保持增长,但增幅相对正常水平要低。工资、社保等民生类支出,很多都是刚性的,这些支出很难压缩。应对疫情还要加大防疫、六稳六保等支出力度,政府整体要过紧日子”,杨志勇表示。
2021年财政收入预计增长3%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多数省份预计今年财政收入能实现3%以上的增长,像广东预计增长5%,江苏4.5%左右,浙江为6%,上海为3%,山东预期是5%,北京为3%以上。
也有个例,天津由于基数低,预计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湖北预计增长超20%,但2021年预算收入规模不及2019年。近年来GDP增速领先的贵州,预计财政收入增长1.5%。近年财政收入增收乏力的吉林,预计增长2%。
相较“6%以上”的GDP增长目标,“3%以上”的财政收入目标要低一些。为何多数省份定在3%以上呢?
北京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疫情仍在全球范围蔓延,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北京2020年存量资产处置等一次性非税收入难以持续,预计2021年收入形势较为严峻。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回稳向好,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利基础。
“近年来,由于我国持续推进减税降费,财政收入增速一般低于GDP增速。财政收入预计增长3%以上,是考虑到2021年仍然有较大不确定性。今年政府仍然要过紧日子,尤其是去年大规模举债,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要考虑后续债务偿还的问题,确保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罗志恒表示。
经济预期增长较快的部分中西部省份,给定了更高的财政收入增速,比如四川预计增长7%,河南、安徽、山西、江西在5%左右。
江西财政厅厅长朱斌表示,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长5%,与经济增长(GDP预计增长8%)相衔接。考虑到经济回暖,以及2020年收入基数较低,预计2021年会出现一定幅度恢复性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部分省份在确定2021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时,已经考虑到2020年赤字率、特别国债等超常规政策未来退坡的影响。
(作者:周潇枭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