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3%和52.7%,比11月上升0.2个和0.4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2%,与11月持平。三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景气水平平稳回升。

  随着一系列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等稳定经济发展政策力度加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明显,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反映在制造业PMI上,该指数在去年9月落于荣枯线以下后,从去年11月开始保持在50%以上并连续两个月回升。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从分项指数来看,保供稳价措施成效继续扩大,市场需求趋稳回升,企业生产保持增长,企业对后市预期趋升,综合来看,经济趋稳回升势头有所巩固。从指数全年走势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年内经济增速虽有下行,但年底时有所趋稳,后期有回升迹象。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2021年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需求偏弱,大宗商品价格起伏较大,小型企业恢复较慢。预计2022年,经济整体平稳运行,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价格指数连续大幅回落

  在宏观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大力支持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更多为企业纾困的政策陆续出台实施,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企业生产状况逐渐改善。从制造业PMI分项指数来看,去年12月生产指数为51.4%,高于临界点,反映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制造业需求有所改善,新订单指数为49.7%,连续两个月回升。

  去年12月PMI指数在荣枯线上保持上升,表明中国经济全面恢复态势进一步明确。其中,伴随着政策调整带动供给增加,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大幅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8.1%和45.5%,低于11月4.8个和3.4个百分点,均降至2020年5月以来低点。从行业情况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低于35.0%。

  随着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采购成本有所回落,企业加快备货,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升至近期高点,分别为50.8%和49.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价格类指数继续明显回落,表明保供稳价政策的综合效果进一步显现,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加快打通。

  此外,分企业类型来看,大中型企业运行总体稳定,景气水平稳中有升。但小型企业去年12月PMI为46.5%,比11月下降2.0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依然偏弱。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加快

  去年1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7%,比11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升。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表示,去年四季度,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为52.5%,较去年三季度回升1.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经营保持较为平稳恢复趋势。细分数据显示,金融业保持活跃,带动非制造业保持稳定,接触型服务业活动有所恢复,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但新订单指数连续下降,市场需求动力仍待巩固。

  具体来看,去年1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0%,比11月上升0.9个百分点,显示服务业经营活动恢复步伐总体有所加快。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服务业景气面有所扩大。其中,航空运输、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11月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扩张区间,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但从市场需求看,新订单指数为48.2%,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服务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企业对市场走势预期较为谨慎。

  此外,受寒潮降温天气及“两节”临近等因素影响,去年1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反映建筑业生产扩张有所放缓。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8.1%,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企业成本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加大对小微企业纾困支持力度

  从全年制造业PMI变化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整体继续回升,去年1月至12月制造业PMI均值为50.5%,高于2019年和2020年全年均值。文韬表示,经济整体回升成果是在疫情后期经济增速趋势性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涨、零星疫情多点散发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下取得的,显示我国经济具备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12月,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超过39%,需求收缩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要着力增强扩大内需政策的综合效果,积极改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宏观经济环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去年12月PMI数据反映此前国内结构性纾困支持政策效果明显,经济活动回暖。接下来要继续落实保供稳价、企业纾困政策组合拳,缓解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尤其是加大中小企业支持纾困力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宏观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进行了部署,并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减税降费、专项债、货币信贷等一系列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政策蓄势待发,有助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