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月6日电 题:从规律看未来CPI、PPI“剪刀差”将缩小
作者 许光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如果要问,2021年中国经济运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数”是什么,我觉得价格指数可以算是值得我们回顾和分析的数字。2021年以来,中国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呈现出相对较强的结构性上行特征。一方面消费价格水平保持稳定,另一方面生产领域价格上涨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全国CPI同比上涨2.3%,1—11月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0.9%,属于基本稳定的状态。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9%,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7.4%,环比上涨1.0%。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7.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7%。可以说工业生产者价格水平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趋势。
我们知道,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指标主要是CPI,但是也不能忽视PPI的作用。一方面,在消费领域,价格水平稳定,低于2021年初确定的3%的价格水平涨幅。另一方面,在工业生产领域,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不小。因此,出现了价格指数变动的“剪刀差”,其实就是上下游价格水平变化趋势的不一致现象。针对这个现象,引发了如何界定通货膨胀,如何更好地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程度的讨论。
其实,观察最近十几年的情况会发现,两种价格指数不一致或者背离与分化的的情况并不鲜见,只是2021年以来的这一轮的情况更加明显。一般认为,中国PPI明显上涨的因素主要是国际市场大宗初级产品价格2021年以来上涨幅度较大,产生了某种输入型价格传导现象。
从价格总水平变动规律性角度来看,工业生产者价格的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将会逐步显现,目前两者之间出现的较大差距将会有所缩小。这也意味着,在2022年经济运行调控中贯彻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需要更加重视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更加关注价格指数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