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艳林
昨日,青岛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农村暨乡村振兴局长会议接续召开。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要求推动各项工作迅速启动起来,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2022年,青岛“三农”工作将继续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目标不动摇,突出守牢底线等工作重点,重点抢占齐鲁样板制高点、融合发展制高点、数字农业制高点、品牌农业制高点等“四大制高点”,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努力把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推上新水平。
初见成效农业产能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8日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交给山东。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理应干在前头、走在前列。
2021年,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初见成效。政策创设实现新突破,农业产能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再上新水平,美丽乡村呈现新风貌,农村改革取得新成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新提升,东西部和省内协作有了新深化。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12.7万吨,单产434.35公斤/亩,均创近15年新高,重要农产品(000061)保障能力持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全市生猪出栏262.2万头,同比增长28.4%;全年蔬菜总产达到630万吨以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2022年,青岛市将全力落实“三三六三”工作思路,即统筹高线、中线、底线“三线布局”,大力实施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三化推进”,突出抓好稳产保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村改革、有效衔接和机关建设“六大任务”,奋力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三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提升高线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青岛市将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方面寻求实质性突破,提升高线,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全力抢占齐鲁样板制高点。具体措施为: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以5-10个左右的自然村为单位,在全市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趟出齐鲁样板的实践路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在精不在多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全国最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每个片区建设周期为3年左右。
在融合发展制高点方面,把产业融合作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出台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案,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一批全产业链发展典型。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县,探索开展“链长制”试点,以农业“金花”企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以镇为单位打造一批10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链。
在数字农业制高点方面,抢抓数字农业新风口,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数字农田、市场行情监测、智慧农安、智慧畜牧等应用系统,探索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要深化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和省级智慧牧场,持续提升青岛市农业智慧化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大田作物、设施园艺、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的继承应用,新建一批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认证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用数字赋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把青岛打造成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的高地。
在品牌农业制高点方面,对“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全方位、矩阵式宣传,实施双“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年内新增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10个,新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70个,保持地标产品数量全国领先。
夯实中线推进“三农”提级增效
会议要求夯实中线,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攻坚、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村改革惠民、金融支农、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六大行动,扎牢基础全面提升,推进“三农”工作面上整体提级增效。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村庄清洁、农村治乱、绿化美化等三大专项行动,持续“扮靓”农村环境。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年内完成20个省级、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10个区域联建、产村一体、农旅融合的美丽乡村示范片,让农村成为“城里人向往、农村人自豪”的好地方。深化“两全两高”示范创建,争创国家级畜牧养殖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示范县,整建制创建省“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市,布局建设10个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年内全市农作物耕种综合收机械化率达到90.5%以上。制定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措施,力争年内95%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深入实施农业项目精准招商行动,建好用好“金融宝”“农担贷”等服务平台,拓展税务支持乡村振兴渠道,推动更多金融资本上山下乡。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动莱西市省级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整县提升,年内全市再创建50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
守牢底线当好城市经济“压舱石”
会议要求坚决守牢稳产保供、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生态安全等“五条底线”,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守牢稳产保供底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5万亩以上、产量305万吨以上。同时突出做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工作。耕地方面,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21.7万亩。种子方面,支持青岛国际种都建设,加快推进市级种质资源库和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推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进试验推广一批名特优新作物品种。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好衔接项目,确保2.1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健全监测和帮扶机制,出台2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支持政策,组织4个经济强区和23家市属企业结对帮扶平度、莱西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
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持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实行“一品一策”,全链条加强重点产品整治。
守牢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底线。加大草地贪夜蛾监测、灭杀力度,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控,确保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周密做好自然灾害预警和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分区防控、联防联控机制,深入推进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牛羊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年内完成动物疫病检测30万份以上。
守牢农业生态安全底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研究制定农业减排固碳政策,推进节水、节肥、节药和畜禽粪污、作物秸秆、农用薄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等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年内新增水肥一体化5万亩。着眼提升耕地质量,开展农机深松(深翻)整地和保护性耕作,创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