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为了缓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旗下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正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透露,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自2019年推出以来,已陆续试点出口应收账融资等5个融资类场景和2个外汇政策便利化类场景,推动融资款项直达中小微企业。截至今年2月底,融资金额超1400亿美元,便利化办理外汇业务约7000亿美元。
这意味着今年前2个月,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已协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完成约200亿美元融资,便利化办理外汇业务金额达到约14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举行会议,将完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好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列入今年的一大工作重点。
王春英表示,未来外汇局将继续拓展平台功能,增加海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等场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应用场景险种支持范围等,为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投融资提供更多支持。
一位国有大型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在美联储加快升息步伐与全球风险事件升级的共振下,未来一段时间外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如何为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构建汇率避险的防火墙,俨然成为相关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外汇局将围绕中小微外贸企业实际需求,指导银行提供更多外汇避险产品和线上交易服务,进一步助力中小微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有效化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
为了缓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跨境融资难等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9年牵头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陆续形成政府部门、银行部门、保险公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端到端的核验机制。
这背后,是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的资金使用需求日益迫切,但在传统贸易融资模式下,中小微外贸企业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却存在诸多障碍。比如中小外贸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管理不够规范,信用信息匮乏,甚至个别资信较差的企业通过质押物造假或重复使用“套取”融资,导致银行难以采信企业自行提供的质押物凭证等信用资料,只能对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跨境融资持谨慎态度。
与此同时,银行也缺少核查贸易质押物真实性的有效便捷渠道。多数情况下,为了查验重要单据的真实性,银行只能派遣员工到企业现场逐单核查。为了防范重复融资,银行还需将企业融资情况与外汇局收付汇、海关进出口数据进行反复比较,分析其融资合理性。但是,由于银行间质押物使用情况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不少银行难以掌握企业在同业融资的具体情况,令相关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变得流程拖沓且效率低下。
一家股份制银行跨境金融业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尽管过去两年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但众多中小企业跨境贸易融资仍面临不小阻力,令它们资金周转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众多中国中小微企业从海外进口采购原材料时,往往会选择信用证方式结算资金付款。但传统的信用证付款操作涉及纸质单证环节核实,导致银行与贸易双方反复沟通确认各类交易信息真实性,令信用证付款操作流程相当漫长,令中小外贸企业时常遭遇资金吃紧状况,甚至发生有外贸订单不敢接的现象。
记者获悉,针对上述中小微外贸企业跨境融资痛点,外管局旗下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先后推出5个融资类应用场景和2个外汇政策便利化类应用场景,推动融资款项直达中小企业,大幅提升了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和成功率。
目前,5个融资类场景主要包括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与中欧班列融资。以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应用场景为例,企业向银行申请质押融资时,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则为银行提供质押物信息是否真实、质押物是否被重复使用或超额融资两项服务,作为银行审核融资项目的参考依据,协助银行更好把控融资风险与提升放贷能力。
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司长张铁成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自主自愿参与使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类场景的法人银行达到300家,服务企业逾1.2万家,其中中小微外贸企业占比超7成,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完成融资23万笔,放款金额超过1400亿美元。
记者多方了解到,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从中获益匪浅。
一家江浙地区小型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疫情导致出口运输难度加大(令海外买家延后付款),企业一度遭遇回款困难与较高资金周转压力。所幸当地银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对企业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快速查验,仅几天时间就发放一笔出口商票融资贷款,及时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还有效降低银行跨境贸易融资风险,提升他们的跨境贸易放贷积极性。
上述股份制银行跨境金融业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的企业贸易融资批量核验等服务,令银行核查企业贸易真实性的效率与数据可信度大幅提升,加之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还提供银行间融资信息共享,有助于银行进一步规避重复融资风险,令银行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跨境贸易的放贷积极性明显上升。尤其在企业跨境贸易信息得到充分共享与核查的情况下,银行也敢于对优质外贸企业提供更低的跨境贸易融资利率,比如美元融资利率最低降至约2%。
张铁成表示,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丰富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包括加快建设海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等应用场景,持续扩大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险种支持范围,探索拓展服务“一带一路”相关应用场景落地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切实推动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精准施策协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与国际风险事件升级,越来越多中小微外贸企业正面临更高的汇率波动风险。
一家江浙地区家具制造出口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近期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导致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汇率迭创新低,他们开始担心出口欧洲的家具外贸业务面临更大的汇兑损失风险。
数据显示,由于欧元、英镑兑美元汇率双双大跌,拖累它们兑人民币汇率随之回落。比如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在本周一创下2016年以来最低点6.8295,英镑兑美元汇率则创下2020年以来最低点8.2634。
“由于我们与欧洲买家在去年底已签订2022年外贸合同(包括使用欧元、英镑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如今我们无法要求这些海外买家临时变更贸易结算货币,只能自己承担欧元、英镑汇率贬值所带来的结汇损失风险。”他指出。
记者多方了解到,部分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去年底通过买入欧元、英镑兑人民币的远期掉期交易进行套期保值,但由于掉期交易执行价格高于当前汇价,近日这些企业纷纷担心外汇套保举措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王春英指出,去年涉外收付规模小于100万美元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达到约65万家,占发生跨境收付款企业的70%,所以中小微企业一直是外管局高度关注的服务对象。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数量多、发生交易规模小、交易特别散等特点,外管局将突出精准施策原则,以中小微外贸企业为重点引导它们更好应对汇率风险。其中包括多渠道形式普及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指导中小微外贸企业有效运用外汇市场产品管理好汇率风险;优化银行考核评价和激励导向,通过考核评比引入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与商务部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增加授信支持、专项担保等方式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降低外汇套保授信和保证金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汇率避险服务,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减半收取中小微企业通过外汇衍生品开展外汇套保的交易手续费。
前述国有大型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外管局相关政策指引下,他们正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通过政府、银行、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合理使用外汇衍生品降低汇率避险成本,并及时优化外汇套保策略妥善应对美联储加快升息与地缘政治风险升级所带来的新汇率波动风险。
“与此同时,我们正积极研发新的外汇衍生品工具,一面协助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开展线上交易,一面便利企业开展外汇掉期交易等外汇套保操作的询价与交易,为后者提供更合适的外汇套保交易报价。”他指出。
(作者:陈植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