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议国是,顶尖学者抒灼见。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情形下,金融体系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记者对话北京大学国发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他指出,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诸如结构上的不平衡等等。他还指出,经济模式在转型,金融模式亦应跟着转过来。

  “如果将来有条件,我当然支持办民营银行,我们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也包括在金融领域里应有更多的非公有制金融机构,这本身就是一个成熟、健康的金融市场的重要表现。”黄益平说。

  图片来源:北大国发院官网

  我国银行数量多,但也有结构不平衡问题

  NBD:民营银行设立坚持“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但在前两年增至19家后至今未有新的设立,存量的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陆续合并。请问您认为当前我国银行供给是否充分?

  黄益平:从数量来说是很充分的,我们的金融体系规模非常大,在国际上都算很大,广义地看我们的银行体系、我们的资本市场,在全世界都排前列。我觉得从量上来说没有问题,问题是结构上的,这方面最为突出,就是对中小企业、创新企业的服务,以及普惠金融还不足。所以,简单来说就是总量上很多,但结构上不平衡的问题也不少。

  NBD:“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难题,而老百姓(603883)的普遍认知是金融业高收入。请问您认为要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体系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

  黄益平:当然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经济模式在转型,金融模式也要跟着转过来,但至于说是不是银行赚了太多还是太少,这个很难直观评价。但要看到,我们的银行在全世界排得上号,可利润率和回报率与其规模并不相配。

  我们银行的员工收入要从国际上比的话肯定是不高的。金融跟实体经济的关系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存在,不仅仅在中国。

  有一名学者做过研究,发现金融高管的平均收入与制造业的平均收入之间对比存在一个大的周期波动,在市场开放的过程中,比例会越来越高;但在发生大危机后,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我们是不是有更多的竞争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尤其是通过一些创新和改革来更好地为我们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数字化时代,有一些银行兼并是好现象

  NBD:您如何看待现在银行间的兼并重组?另外,如何看待发展中的民营银行?

  黄益平:在数字化时代,现在有一些银行兼并,我觉得是好的现象。

  因为现在面临一个问题,一批特别大的银行,一批数字金融机构,会使得那些小银行将来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大。比如,一家农商行或者信用社也可以数字化,但没有资金、数据。因此,规模小的银行,参与竞争其实很难。

  一些西方国家,银行业进出比较活跃。而我们国家,一个客观事实是银行很难倒闭。这个前提下将来怎么办?我觉得适当的兼并,也可能是一个方向。

  如果将来有条件,我当然支持办民营银行。我们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也包括在金融领域里应该有更多的非公有制金融机构,这本身就是一个成熟、健康的金融市场的重要表现。但并不是说,银行越多一定竞争越充分。

  记者|张寿林

  编辑|廖丹 卢祥勇 杜恒峰

  校对|程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