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溟 经济学博士、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提出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和诚信基础,健全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增强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压实相关主体信息披露责任,提升市场透明度;建立资本市场行政许可信用承诺制度,提高办理效率;督促中介服务机构勤勉尽责,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打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
笔者认为,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强化市场信用约束和严厉打击证券市场违法犯罪行为一样,都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的任务,需要破立结合,严监管、零容忍、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关键在于以法治化、专业化、市场化、常态化的原则加强制度建设,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案件,使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不敢发生、不易发生、不能发生。
2022年A股市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成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有望进一步提高发行上市审核效率,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拓宽企业获得资本平台的选择路径和空间,为创新经济上市提供又一优质选择,加速打造资本市场良性生态,大幅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要素配置效率,加大直接融资体系支持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并继续拓展证券公司和投资机构的业务空间。
在全面注册制下,伴随着资本向优质标的集聚,资本市场效率和单位资本价值将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全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行业权重和板块构成将得到优化,指数和全市场表现有望实现长期慢牛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市场规模扩容,市场波动放大,市场风格将转向理性和价值导向,对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将推动国内证券市场由投机市场向成熟的投资市场转变。
可以说,市场在愿意给予优质股票更高估值水平的同时,基本面欠佳的公司获得过高定价水平的难度则会加大,分化效应和马太效应将更趋明显。随着A股全面推行注册制和资本市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速,作为重要配套机制的退市制度也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保持A股上市公司数量动态平衡、保证市场流动性和金融资源合理充裕、保障投资者信心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对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进行了修订,包括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退市整理期缩短为15个交易日,同时取消交易类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设置等。此外,退市新规也针对性地打击粉饰报表、增加营收、资产转让等“保壳”行为,大大提高了“保壳”的难度。
“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实行一年多以来,常态化退市预期增强,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预期下,风险类公司、“僵尸类企业”出清进一步提速,有效地提升了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价值发现能力。2021年,28家上市公司因触发市值退市标准、财务指标退市标准、吸收合并等原因退市,塑造了退市多元化、常态化的资本市场新生态;此外,17家上市公司实施破产重整,有近百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数量均为历年最多。
2022年,首家财务类指标退市公司、首家交易类指标退市公司、首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也已出现。此外,还有数家公司已经触及财务退市风险警示,若其2021年业绩仍未改善,A股市场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高峰期结束后可能还将面对一波退市潮。
笔者预计,伴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优化和严格执行、配套机制与后续环节的逐步成熟和持续完善,未来A股退市企业数量——尤其是财务类指标退市、交易类指标退市、重大违法类退市等强制退市、被动退市、监管化退市的公司数量——将不断增加,而因为吸收合并、重组上市、出清式资产置换等重组退市、主动退市、市场化退市的公司数量也有望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市场化、常态化上市机制与退出机制将有望真正做到能上能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吐故纳新,IPO发行与退市的比例有望稳步向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看齐。
笔者相信,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有利于帮助精准筛选优质标的,避免和防止逆向选择,并向市场和投资者释放明确信号、廓清价值发现尺度、抬升估值中枢,为优质企业拓展更多的资本空间和金融资源空间,让价值发现策略和价值投资理念成为市场的共识与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