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宏才介绍,截至2022年3月末,专项债已发行1.2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比去年发行额增加了1.23万亿元。其中,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已全部完成了提前下达额度的…

4月12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有关情况。

许宏才介绍,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已全部下达。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3月30日又向各地下达了剩余的新增专项债券限额。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各地组织开展了提前下达额度的发行工作,累计发行约1.2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这意味着提前批额度已基本发完,新一批额度的下达将为地方补充“弹药”。

记者根据发布会内容梳理,此次吹风会还释放出以下重磅信号:今年7月将实现对专项债项目的穿透式监测。此外,财政部还对专项债资金支出提出要求,具体而言,对2021年发行的专项债券,原则上在今年5月底前拨付使用;对2021年12月提前下达的2022年专项债券,原则上在今年9月底前拨付使用;对于第二批专项债券额度,尽可能在今年加快使用。

继续预留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

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是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按照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65万亿元。为加强周期性调节,去年底已依法提前下达1.46万亿元。

会议表示,下一步,要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向偿债能力强、项目多储备足的地区倾斜。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

许宏才介绍,截至2022年3月末,专项债已发行1.2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比去年发行额增加了1.23万亿元。其中,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已全部完成了提前下达额度的发行工作。

许宏才还介绍,一季度各地安排超过11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据此计算,一季度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为8.8%。“专项债用作资本金”源于《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后来监管部门明确该比例上限为25%,一季度8.8%的比例远低于上限。

“专项债作资本金的项目要求是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这与PPP项目要求有重叠,这类项目有的已通过PPP的形式开工。此外,公益性项目有收益的不多,融资平衡方案也不好做,因此专项债作项目资本金的案例并不多。”西部省份某地市债务办人士称。

该人士续称,当前很多省份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已经发完,因此需要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

许宏才介绍,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已全部下达。为便于地方早作安排,经国务院同意,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3月30日又向各地下达了剩余的新增专项债券限额。目前,各地正抓紧履行预算调整程序,将新下达限额尽快分解至市县。

换言之,在国常会次日财政部即下达了剩余专项债额度。这一下达时点要比往年提前,比如去年在5月下达剩余额度。

从大类上看,专项债用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项目建设,另一类是用于向中小银行注资,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结合许宏才的发言看,今年专项债额度应是预留了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

今年1月,许宏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全国人大批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额度是3.65万亿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是3.5万亿元。这意味着,2021年预留了1500亿的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近期部分省份利用该额度发行相关专项债。

4月7日辽宁省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2022年辽宁省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一期)信息披露文件。文件显示,辽宁省拟在4月14日发行135亿专项债,向5家中小银行注资。而上次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还要追溯到2021年9月。时隔半年后,中小银行专项债“重出江湖”。

今年4月6日召开的国常会表示,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其中一项措施为,做好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工作,增强银行信贷能力。

市场预计,后续还将有更多省份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其额度来自于2021年的结转额度及今年预留额度。

穿透式监测将全覆盖

多个省份的审计报告显示,专项债使用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闲置方面。“从往年看,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还是部分项目前期准备不足、项目成熟度低,导致项目迟迟无法开工,债券发行后不能及时使用,造成资金闲置。” 前述西部省份地市债务办人士称。

专项债资金的闲置将导致稳投资的效果大打折扣。对此,财政部介绍了多项针对性措施:

一是加强项目储备。“去年9月份,我们部署地方报送2022年的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今年1月份又会同发改委布置地方补报了一批专项债储备项目,合计两批储备了7.1万个项目,数量还是比较大的。”许宏才表示,“各地能够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是充足的,对于带动投资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实施支出进度通报预警制度。许宏才介绍,从今年1月起,财政部每月将各地专项债券的发行、拨付、支出进度通报省级财政部门,并对进度最慢的3个省份实施预警,要求地方采取措施,并明确在分配以后年度专项债券限额时与各地实际支出进度挂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地方财政人士了解到,为准确掌握专项债实际支出情况,近期地方债系统进行升级:一是将原“新增债券支出录入”功能改名为“财政部门支出录入”,用于财政部门进行债券国库拨款信息的录入。二是增加“项目单位实际支出录入”功能,用于项目单位进行实际支出信息的填报。

中部省份某地市财政系统人士表示,专项债支出进度主要关注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不含中小银行专项债。相应关注三个指标,一是发行进度,其等于债券发行金额/已下达债券额度;二是资金拨付进度,其等于国库拨付金额/债券发行金额;三是实际支出进度,其等于项目单位实际支出金额/国库拨付金额。

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表示,对2021年发行的专项债券,原则上在今年5月底前拨付使用;对2021年12月提前下达的2022年专项债券,原则上在今年9月底前拨付使用。对于第二批专项债券额度,尽可能在今年加快使用。

三是全面推广穿透式监测。“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工作,预计今年7月底能够实现穿透式监测全覆盖,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穿透了解项目单位建设运营情况,重点掌握债务资金从国库拨付到项目单位以后的情况。”许宏才表示。

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去年已下发通知,要求通过完善信息化手段,对专项债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准备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运营情况、项目专项收入情况。

其中,项目建设情况监测主要关注项目运营单位招投标情况、专项债安排、配套融资规模以及项目建设进度、实物工作量情况等。这有助于避免专项债资金闲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四是允许专项债用途进行调整。去年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调整操作指引》(下称指引),允许地方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债券资金用途。

“从这几年的实施情况看,实施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项目因为种种原因难以继续执行,如果说还按照原来确定的项目去做,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和闲置,影响专项债券发挥使用效益。指引能够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益。”许宏才表示。

(作者:杨志锦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