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4月13日,国新办就2022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受访专家指出,总体来看,一季度外贸实现了“开门红”,外贸总值创历年同期最高,预计外贸对一季度拉动较为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需求复苏对外贸拉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中国工业制造业率先恢复,产能配套能力与外贸适应能力较强;此外,国内外贸纾困助企政策效果持续发挥作用。
不过,中国外贸实现开局稳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指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外贸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叠加去年外贸基数较高等因素,实现稳外贸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外贸开局稳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李魁文分析外贸增长主要拉动因素包括:我国经济韧性强,为外贸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世界经济整体仍呈复苏态势,国际市场对我产品需求增长;三是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外贸市场主体保持发展韧性。“此外,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进口值。”李魁文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一季度外贸在去年高基数上进一步增长两位数,基本实现了开门稳,这也得益于中国制造业对国际市场需求的满足能力进一步增强。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一季度,我国部分重点出口商品量值减少的同时,出口总额却创下新高。
对此,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这是我国出口商品附加值增加的体现。
白明分析,我国一般贸易增加是外贸开局稳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贸易是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载体,因为承载了较高的技术含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等,所以附加值更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提升对稳定我国外贸尤其是出口支撑效果明显。
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95万亿元,增长13.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2%,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8万亿元,增长17.9%;进口2.67万亿元,增长9.3%。
李魁文在会上指出,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3.2万家,同比增加5.7%,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4.1%,较外贸整体增速高3.4个百分点,拉动外贸增长6.6个百分点。
白明认为,民营企业对中国外贸增长的拉动效益明显,是中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经营机制灵活的体现。民营企业在稳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对于中国稳外贸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4%,领先欧盟30亿元,重回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李魁文指出,一方面,随着RCEP的正式生效,新的制度红利正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另一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了我国西部与东盟国家的紧密相连,有力保障了双方经贸往来畅通。此外,区域产业链稳定恢复及积极扩大自东盟农产品(000061)进口也共同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保持良好态势。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规模占与RCEP贸易伙伴外贸规模的47.2%,占比接近一半。其中,中间产品进出口8384亿元,占我国与东盟外贸规模的62%。
魏建国认为,今后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将会在东盟、欧盟和美国之间轮换。首先,目前世界仍处于疫情的高发期,能够满足美国和欧盟大批量、多品种货物需求的国家只有中国;其次,RCEP的生效将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我国与东盟的中间产品贸易已经发力。
外贸增长压力加大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速在3月份有所下滑。
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2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进口1.45万亿元,同比减少1.7%。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提出,3月外贸增速有所放缓是符合预期的,主要受局部散发疫情、能源及原材料商品市场剧烈波动及去年高基数影响。
他认为,局部散发疫情对外贸企业生产、物流运输和港口运转等环节的效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及去年高基数影响对我国3月外贸进口构成拖累。
白明指出,3月份外贸增速下滑,主要是受疫情和地缘冲突的影响。尤其从进口方面,我国进口主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比较紧密的长三角、珠三角,而这两个地方都不同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响,需求的释放也相对减弱。
在魏建国看来,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我国进口会以较快的速度恢复。一是由于疫情等因素,我国一季度内需偏弱,企业面临“缺柜、缺人、缺资金”三重压力,随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有效推动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物流等方面的支撑,企业的压力会很快得到缓解。二是4月-6月是我国出口接单和发货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加工贸易的增长,我国进口也会随之提升;三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将召开,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发力,将有效带动我国进口的增长。
稳外贸要付出更大努力
李魁文指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外贸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叠加去年外贸基数较高等因素,实现稳外贸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进口值,但也使得部分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造成经营压力。一季度,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CRB指数累计涨幅近30%。
周茂华认为,部分中下游企业面临能源及原材料投入成本压力。企业需要多元化进口渠道,有条件企业通过长协或金融产品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议价能力。
白明同样认为,企业做决策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变化,需要适当地调整部分产品结构。
魏建国建议,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可以更多地转向一般贸易。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加工贸易的增长稳定性较差。各地区应该加速推进一般贸易,在释放更多红利的同时,掌握外贸的主动权,也可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贸易在带动就业以及促进‘双循环’链接转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魏建国强调。
展望二季度,白明认为,稳外贸首先要在抗疫上下功夫。所以,应该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动摇,为外贸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周茂华分析,短期因素扰动外贸出口,但从全球需求继续保持扩张、海外疫情及高通胀影响看,我国外贸仍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
魏建国强调,全球都十分看重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尽管全球的外贸增速面临下滑的风险,但是中国外贸向好的局势不会改变,占全球外贸的份额仍会进一步增加。
4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为促进外贸平稳发展,要更好发挥出口退税这一普惠公平政策,符合国际规则政策效用,并优化外贸营商环境。一是对加工贸易企业在实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政策后,应退未退的税额允许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将出口信保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退税。二是加快退税进度,实行全程网上办,将退税办理时间由平均7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三是提高出口货物退运通关效率,制定便利跨境电商退换货政策,对守信企业通关、退税等予以更多便利,严惩骗取退税。
据海关初步测算,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4345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3104亿元,增长2.6%,进口1241亿元,下降4.2%。
魏建国提出,未来跨境电商将有可能越过加工贸易,成为我国货物贸易中的一匹黑马。
他认为,国内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以沿海地区为主。而跨境电商让云南、重庆等内陆地区的贸易加强,也让大量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到国际市场的开拓中,整体拓展了中国的外贸空间。
(作者:赵子健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