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十四五”期间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2022年4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件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总量、结构、成本以及制度设计方面,突出定向政策,同时明确了六大方面21项任务。这一文件的出台,社会反响积极。《通知》不仅提出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政策,同时,在持续做好对小微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服务上,《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服务”。
建筑行业产业链和项目建设周期长、分包商众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建筑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通知》为解决建筑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业内的先行先试的做法已经得到了验证。中国建设会计学会于2021年10月21日在苏州昆山中国建筑业协会2021第三届建筑供应链大会——建筑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论坛上发布了《工程建设行业投融资蓝皮书》(2020—2021),在引领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产融研究与实践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基于建筑核心企业、银行、第三方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是竞合共生关系,拓展和满足了服务客户的一定需求。但无论是核心建筑企业“筑信”产品,还是银行推出的“e信”,以及第三方“云信”产品,其风控逻辑并未根本改变,都需要核心企业确权,只是核心企业多了一个金融产品选项。目前,各方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筑产业链末端中小建筑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在总结和梳理业内经验基础上,结合《通知》的指示精神,本文在场景设计、合约现金流、主体信用提升三个方面提出以下观点:
一、基于场景设计建筑供应链金融创新
为解决建筑供应链金融确权难题,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开展非确权供应链金融的探索,可直接提升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主体融资能力,银行端拓展客户服务,企业端不用确权即是表外业务,也无需增加自身负债,从而缓解核心企业表内外金融负债压力,达到控制资产负债率的目的。目前行业地方龙头建筑企业陕西建工与微众银行合作,重在建造合约履约能力,2022年3月研发和推出基于核心企业交易与白名单制的非确权供应链金融产品,已在试点单位成功落地,目前授信额度已突破1亿元,正在全级次全面推广应用。对突破建筑供应链确权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二、基于合约现金流的建筑供应链金融创新
从建筑企业合约商务管理、合约建造管理、合约现金流管理的贯通连接,重在合约商务与合约建造数字化信息共享机制,提出构建合约现金流履约节点与弹性模型,可实现核心企业数据价值重塑,以便获得持续能力确权,增信加持中小建筑企业。基于造价预算的合约现金流管理精益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以银行合约现金流动性缺口管理理论为底层逻辑。尤其是合约现金流动性缺口的备付值与企业主体信用等级、银行信用评级、行业投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联,对推动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核心企业确权难题,降低集团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价值创造具有巨大的价值。
三、提升中小建筑企业主体信用创新
建筑供应链金融系统中的中小建筑企业主体信用不仅要依托核心企业确权与非确权供应链金融产品增信,更重要的还是中小建筑企业作为工程建设行业重要交易方,自身主体信用能力提升。建筑业行业特征是订单制、项目制、区域性,行业高度不集中,杠杆率高,如何理解建筑业风险与企业规模的关系,从银行风控的本质属性业务真实性与第一还款来源来说,行业的订单制要求合约真实性,必须通过招投标获取,公开、透明、唯一、可追溯;行业的项目制要求建设方的一致性,风控与企业规模大小有一定关系,又不直接相关。基于订单制的各类建筑企业的业主(建设方)都是政府、企业、个人三类同样的第一还款来源。 因此,分类识别中小建筑企业合约的三类业主才是银行必须更多关注的风险点。从行业本质特征理解风险可控性,银行需从中小建筑企业订单和项目的前端去识别业务真实性与分析比较第一还款来源保证性,择优选择重点支持。
基于科技金融与中小城商行推出的“税银贷”普惠产品基础,联合各相关方聚焦建筑行业中小企业,重在行业场景细分与风险闭环,按照业务真实可溯源和第一还款来源风控判断逻辑,打造支持中小建筑企业主体信用能力提升的创新行业信贷及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目前业内领先代表性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跟进。
以上是本文根据《通知》的精神在建筑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上的拓展,希望以上观点对建筑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有一定帮助和启发。
(作者马燕明系中国建设会计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长;作者秦颖系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作者马世昌系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