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印局势的缓和,印度似乎正在释放重新放宽中国投资的信号。
据路透社报道,三名知情的政府官员透露,印度政府正准备在未来几周内放宽部分对中国投资的限制政策,尤其是在“非敏感”的行业。
印度的工人在服装生产线上工作。(图源:CNBC)
自2020年6月以来,印度政府制定了多项经济政策阻碍中国的投资进程,包括阻止中资企业参加政府招标、迫使任何在印投资的中资企业寻求批准等,并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禁止了上百种中资企业主导的移动应用。
据路透社报道,这些禁令使得来自中国的150多项投资提案遭到搁置,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印度此举堪称“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更是让原已遭到疫情严重打击的印度经济雪上加霜。
现在印度政府传出打算放开这些限制的风声,但中国企业还会回去吗?
经济寒冬下,印度拟解除投资限制
在新冠大流行的影响下,印度在2020-21财年第一季度(2020年4-9月)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23.9%,达到24年来最低水平。但就在这一时期,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印度出台政策大力扶植国内制造业的2020年下半年,虽然中印贸易总额大幅萎缩,但总体上印度对中国仍然维持着贸易逆差。
印度经济曾在2020-21财年第一季度下滑23.9%。(图源:darpan online)
对此,中国社科院印度研究所研究员刘小雪在2月20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在经济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印度政府必然希望广开投资渠道,而中印在产业结构上有着高度的互补性。虽然中国并不是印度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但中国在对印度初创企业的投资上占比非常高,这一点很重要。”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19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达6395.2亿元,其中印度进口额达到5156.3亿元。不仅如此,印度有超70%的原料药、90%的手机零件、80%的纺织丝线、25%左右的汽车零部件和45%的电子产品都进口自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国手机制造商在印度仍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分析公司IDC的一份报告显示,小米、Realme、Vivo和Oppo等品牌仍然是印度消费者的首选。小米的占比虽然同比增长率下降了6%,但凭借27%的市场份额保住了其第一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手机大多在印度本地组装,并为印度创造了大量就业。
中国手机品牌仍然是印度消费者的首选。(图源:thenewweb)
与此同时,在去年印度政府无端推行的种种限制政策下,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选择撤资。已经签约的投资项目也遭到搁置,比如印度的国有电信公司BSNL和MTNL禁止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参加招标,长城汽车(601633,股吧)对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冈工厂的收购也遭到延期。
情况可能在未来会有所好转。据路透社报道,知情官员表示,印度政府目前正打算先放开对“非敏感”行业的投资限制,最高20%股权的投资可能会恢复“自动获批路径”,无需经过政府的严格审查。
据悉,在2020年以前,中国企业投资大多数印度行业都曾适用于此“自动获批路径”。中资企业在相关材料和税费缴纳齐全的前提下,整个审批流程一般只需要3-7天。
政策反复无常,中企投资将更谨慎
虽然印度方面传出解除对中国的投资限制的风声,但此举是否会遭到印度民众的阻碍?
对此,刘小雪认为,“印度现总统莫迪领导下的政权是很稳固的,根据他一贯的强硬态度,政府如果一心想要推行某项措施,反对声音的影响可能很小。”
印度农民在首都新德里的抗议也许能证明这点,自去年8月以来,印度农民反对农业法改革的抗议已经持续了近半年,但政府仍不为所动。
印度农民在首都的抗议已经持续了半年。(图源:FairObserver)
对此,云南大学印度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潇文也在2月20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印度国内有许多利益集团,所以印度政府每次改革都是在压力下推行的,对投资限制的放宽也很可能是谨慎的、分阶段的。”
除此之外,另一个问题可能更加重要——印度相关政策的反复性已经严重打击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受此影响,未来谁会愿意回去?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尽管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在2020年逆势同比上升了13%,但基数很低,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甚至不及中国香港的三分之一。
对此,英国雷丁大学国际商业法规教授那鲁拉认为,其原因在于印度国内长年的政治动荡,频繁更改外国投资法规使得政府“声名狼藉”。
中国企业在去年首当其冲,被狠狠地“坑”了一把,许多企业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战略被迫做出调整。
对此,胡潇文指出,很多企业选择进军印度都是出于“先占位置”的战略考量,本来盈利状况就堪忧甚至已经在亏损。因此,较为脆弱的中小企业可能难以再次承受这种风险,而有实力的大企业也会更加谨慎。
在最可能重返印度的行业上,刘小雪认为,能够促进大量就业的制造业可能是印度政府最欢迎的,已经有广大用户群的APP一旦解禁也可能迅速重返印度,而通信建设等可能涉及所谓“国家安全”的行业则会被谨慎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