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当前,货运物流正在逐步向正增长轨道回归。但同时也看到,个别地区保通保畅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6月11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警示通报显示,个别地区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重复核酸检测等问题仍零星散发,使得保通保畅政策落实打了折扣,一定程度影响了货运物流的实际恢复成效。
自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保通保畅机制政策持续发力、效果不断显现,过度管控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货运物流相关指标持续恢复。交通运输部监测数据显示,与4月18日相比,6月10日高速公路货车流量增长12.5%、铁路货运量增长6.5%;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运输生产指数(CTSI)显示,5月CTSI货运指数同比降幅由4月的-7.9%收窄至-4.1%。但与正常水平相比,当前货运物流相关指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发挥物流保通保畅机制作用,推动货运量尽快实现正增长,为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笔者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意义。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受新一轮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二季度以来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稳增长压力凸显。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的经脉,也是保障民生、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撑。为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6月份经济能否基本回归正常增长水平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增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物流保通保畅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完整准确全面把握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进一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推动货运量尽快回归正增长发展轨道,为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是系统梳理形成典型问题清单,以达到及时整改、防微杜渐的效果。警示通报显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疫情防控存在层层加码和“一刀切”情况,这些问题中,既有核酸检测的问题,如个别地区对外来货车司乘人员,不论是否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都要求重新做一次“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或变相强制开展核酸检测;也有强制登记报备的问题,如个别地区对外来货车司乘人员,不论通信行程卡是否带*号,一律要求登记报备,否则不允许下高速;还有限制货车通行的问题,如个别地区对外省涉疫地区货运车辆,一律进行劝返,限制货运车辆通行,等等。这些过度防控问题的直接结果,宏观层面表现为国民经济循环不畅、消费不振,微观层面表现为公众网购受到较多限制,存在不及时发货甚至不发货的情况,并直接对经济恢复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在现有通报基础上,系统梳理形成保通保畅典型问题清单,并定期更新发布,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努力消除层层加码和“一刀切”问题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明确将保通保畅问题纳入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受理范畴。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各地基本都公布了物流保通保畅24小时投诉电话,在发挥保通保畅监督检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考虑到货车司机群体规模大、流动范围广等特点,难以全面掌握全国各地所有的投诉渠道,建议明确将物流保通保畅问题作为当前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的重点受理范畴,通过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国公开,并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货车司机群体不漏人、全知晓,便于他们及时反映出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议围绕当前货运物流恢复的“堵点”和“卡点”问题,分片区开展典型调研、解剖麻雀,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全力打通物流衔接“梗阻”,推动货运物流尽快回归正常运行轨道,为全社会要素有序流通提供坚强的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