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公布了首批反垄断专家名单。公告明确,组建反垄断专家库,是为了强化反垄断,完善北京市反垄断案件的法律和经济学分析,提升垄断风险识别、预警、防范能力,倡导竞争文化,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首批共102人列入反垄断专家库,聘期为3年。

焦点1

反垄断专家库由哪些人员组成?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布的反垄断专家来源非常广泛,名单公布了专家的就职单位及专长。

其中,有34位是来自多所高校的相关学者。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王勇,其专长是“平台治理”,王勇还有一个职务是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刘继峰,他的专长是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中心主任黄勇,专长是“反垄断法”。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专长是“反垄断法、数据法治研究”。后两位专家同时也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

部分来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领域比较多元化,除了反垄断法,还包括金融科技安全、互联网法治研究、数字经济研究以及人工智能。

32位专家是来自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其专长包括反垄断调查应对与经营者集中申报、平台经济及数据领域反垄断、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等。

此外,还有在互联网行业、信息技术行业等多个行业大型企业任职的专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原副局长陆万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监局原副处长罗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原副巡视员赵国彬也在名单之中。

今年4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反垄断专家库成员选聘公告明确,专家的选聘要求为:具有竞争法学、行政法学、经济学、行业政策研究等相关专业背景,在竞争政策、反垄断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具有国际视野的竞争政策理论水平或者反垄断实务经验,出版或发表过竞争政策、反垄断等方面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专著、论文,或者曾经办理在全国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反垄断案件。

焦点2

为何要组建反垄断专家库?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选聘公告明确,公开选聘反垄断专家库成员,是为了强化全市反垄断工作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提升全市反垄断工作效能和水平。

从互联网到医药行业反垄断案件频出,从反垄断法修订到国家反垄断局挂牌……2021年,可谓是我国的“反垄断大年”。这一年,通过对平台经济、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我国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取得重要成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了《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1)》,这份长达170页的报告,给出了去年我国反垄断执法工作的年度成绩单。

“2022年是完善反垄断体制机制、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后的再出发之年,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指明了今年的反垄断监管方向,将聚焦提高反垄断法治化水平,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稳定宏观经济、畅通经济循环和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记者注意到,2020年以来,多地反垄断执法机构都开始组建类似的专家库。如2020年9月,福建省组建全省反垄断执法与公平竞争审查专家人才库并开展集中培训;2021年2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公平竞争审查和竞争法专家库第一批专家名单;2021年10月,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选聘反垄断专家库成员的公告。

“反垄断执法的专业性比较高,组建反垄断专家库,有利于增强反垄断执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专业性。专家库成员非常广泛,也有利于加强各领域的协调性。”反垄断专家库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中心主任黄勇表示,同时也对未来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勇说,在没有进入专家库之前,他也经常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与反垄断法相关的座谈会、集中培训等,提供智力支持。入选专家库成员,这些工作当然更是义不容辞。不过他也表示,反垄断专家库组建起来,下一步要做好工作规则的制定,用好专家资源。

焦点3

反垄断专家库成员有哪些职责?

记者了解到,专家库成员受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将开展五项工作。

包括论证反垄断执法案件。参与反垄断执法重大、疑难案件法律适用、经济学分析,行业政策及影响分析等方面,参与典型案例研讨,提供专家意见。

开展重点课题研究。通过专题研究、联合调研等方式,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沿理论,开展竞争政策以及反垄断重点课题研究。

开展行政垄断案件公平竞争审查评估以及相关行业、产业竞争状况评估。为反垄断执法提供事前、事中、事后政策支撑和评估。

提供竞争政策重要事项咨询。参与研究和起草竞争政策等重要文件,为反垄断工作提供咨询和意见建议。

同时,协助开展宣传培训。为反垄断执法、竞争政策宣传、培训提供辅导、授课等支持。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