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毕业生来说,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就业可选项。

6月13日,麦可思发布《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简称《就业报告》),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2%的人选择灵活就业,其中包括1.3%选择受雇半职工作,1.7%选择自由职业,1.2%选择自主创业。高职毕业生中有7.7%的人选择灵活就业,其中包括1.8%选择受雇半职工作,2.8%选择自由职业,3.1%选择自主创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灵活就业中,一些新兴行业颇受欢迎,比如近年在培训方面颇为火爆的心理咨询行业,就成为一些大学毕业生向往的灵活就业渠道。

“我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是,如果能够成功入行,收入不低、时间相对自由,不用受到机构太大的限制。”一位想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大学生们对于相对灵活的就业的渴求,催生了包括心理咨询行业在内的就业培训的火爆,但现实恐怕并非如此美好。

“我发现心理咨询有很多的广告,培训费有些数万元,据我了解有的是人来,可能觉得收费高的很可信吧。再比如说二三级咨询师证,国家已经取消不能再考,但还铺天盖地的都是广告。”在潍坊医学院心理咨询专业学习的王俊(化名)表示。

广州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专业教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现在很多就业培训的广告有误导嫌疑。“很多网络广告写着利用业余时间偷偷摸摸考个咨询师,就可以赚钱,收费还不低,这太天真了。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低。”

灵活就业“繁荣”背后

6月13日,麦可思发布《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出就业压力不小:首先,应届本科生读研比例持续上升,考研“二战”比例上升。其次,本科生脱产备考公务员的比例五年翻番,择业求稳心态加剧。最后,大学生薪资增速放缓,2021届本科、高职生月收入分别为5833元、4505元。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2%的人选择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是什么?简单的说灵活就业人员即相对自由的职业者,其工作方式自由灵活,模式包括兼职、外包、劳务合作、短期合同、自雇合作、劳务派遣等方式。

在国新办举行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数据显示,2021年各种灵活的就业模式吸纳了许多劳动力就业。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据调查,一些平台外卖骑手达到400多万人;在平台上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人,比上年增加近3倍。

灵活就业为何繁荣?这一方面与大学生的心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经济环境有关,此外还与新的经济模式有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大学生抱着“不必受雇于人”的态度,积极寻求自谋职业。

“我目前在读研究生,我的室友在小红书上当情感博主,每个月都能接到广告,平均收入2-3万元,这份收入比很多打工人要高不少了。”一位研究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也促使很多大学毕业生寻找新的就业途径。根据《就业报告》,中小微企业仍然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为46%,高职为63%。然而,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近两年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本科生比例(2020届、2021届分别为48%、46%)较2019届(49%)持续下降。

此外,《就业报告》指出,在疫情影响下,大学生薪资增速放缓。2020-202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起薪平均涨幅(本科:4%,高职:3%)低于疫情前的2018-2019届的起薪平均涨幅(本科:7%,高职:6%)。

另外,《就业报告》指出,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2021届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中,有约三成(本科:30%,高职:28%)属于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主要包括主播、全媒体运营等。

面对灵活就业这一新业态,多地也发布政策给予支持。

比如,6月15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武汉市完善和改进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方式方法,在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缴费服务等方面改程序、减环节、增渠道,打造“掌上为主、网上为辅、线下兜底”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新模式和“参保缴费不见面、线上线下自由选、代征银行全覆盖、街道社区就近办”的便民服务新环境。

就业培训须“避坑”

然而,灵活就业并不意味着“容易就业”。

根据《就业报告》,自由职业、受雇半职群体月收入、就业满意度相对较低。2021届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中,除自主创业群体薪资及从业幸福感较高之外,自由职业(本科:4471元,高职:4045元)、受雇半职工作(本科:4067元,高职:3804元)群体的月收入均相对较低,从业幸福感较弱(自由职业本科:71%,高职:68%;受雇半职工作本科:64%,高职:66%),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所谓灵活就业,有些时候其实是质量不高的就业。”一位就业专家指出。

不过,在灵活就业中,有一些新兴行业颇受大学生关注,比如心理咨询行业。这一行业的就业模式既有雇佣于人,也有与机构合作、自己开工作室等相对灵活就业的模式。

“咨询师不仅可以有自己独立工作室,也可以去各种学校、企事业单位做心理健康指导,还有专门的心理机构和医疗机构,而且收入也比较可观。虽然目前对这个专业的需求比较少,但我觉得前景还是挺不错的。”王俊表示。

而在较多的需求之下,心理咨询培训颇为火爆。

王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为了学习心理咨询,他投入了接近4万元培训费,而他认识的一些人,培训费用已经超过30万。

上述心理咨询老师指出,“一些人参加了一个培训班,就敢给其他人开培训,这是非常不负责的。心理咨询有点像外科医生动手术一样,要自己接受多年的训练才能够拿捏到位,这个行业需要积累很长时间,不适合赚快钱的人。”

事实上,根据《就业报告》,2021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30位中,并不包括心理学相关专业。此外,2021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半年后月收入较高的前50位职业及其对应专业中,也并不包括心理学相关专业。

很多成功“灵活就业”背后,是需要长期的投入。

上述心理咨询老师表示,她也关注到本科生就业压力较大,她所了解的情况是,如果要将心理咨询作为就业的选项,本科生其实并不够,至少要到硕士。“我们以前有本科生大学毕业去心理咨询工作,只能做前台或者预约的工作,直接上手心理咨询,基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另一位心理咨询的老师指出,大学生参加心理咨询的就业培训确实要小心,现在很多机构没有培训资质就招揽生意。建议参加高校组织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一些比较靠谱的平台或者是机构组织的培训。

“如果是心理咨询的小白,首先要学习基础心理学,然后多了解不同流派的技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1-2个技术继续深造,同时要接受个人体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3年。之后可以到机构实习和接受督导。”上述心理咨询老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