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成都公布《增强发展韧性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下简称“稳增长40条”),涉及“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加大融资服务保障力度”“强化需求侧管理,全力稳定投资促进消费”“聚力稳外资外贸,促进开放型经济更好发展”等9类。“稳增长40条”聚焦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全力推动国家和四川省扎实稳住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见效,全力以赴增强发展韧性、稳住经济增长,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为全国、全省扎实稳住经济大盘贡献成都力量。
扩范围、加力度
在全面贯彻国务院6方面33条政策措施和省政府6方面30条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成都稳增长40条具体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扩范围、加力度,回应社会和市场主体关切。
一些措施有所增加。
如在成都“稳增长40条”的第一章“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中,成都在四川省该领域发布的5条措施基础上,增加了第六条“落实社保缓缴政策扩围延期。”其重点在“扩围”与“延期”,即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等特困行业扶持政策,扩大到其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并对部分行业的“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实施缓缴,以减轻企业负担。第二章“用好用足金融政策”中,与国务院33条和四川省30条对比,成都增加了“帮助企业信用修复”措施。对此,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信用修复是成都营造包容宽松市场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能更好帮助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
一些措施单独成章。
“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能级”也是成都较国务院和四川省措施之外发布的“自选动作”。建圈强链是未来五年成都重点工作之一,这是成都市GDP规模即将迈入2万亿关口之时,以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激发城市经济发展内生新动力(310328)的重大举措。尤其是在当前成都面临“戴着口罩抓发展”的背景下,建圈强链所推动的实体经济的增长,可确保经济大盘行稳致远、公园城市经济动能活力迸发。
在这一章节中,成都推出了6条措施,分别为“完善产业链服务激励机制”“加大制造业项目招引促建力度”“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强化企业上规模上台阶激励”“降低市场主体水电气网等要素使用成本”“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租金”,在制造业当下最关注的环节和领域都有相应措施覆盖。特别是在“完善产业链服务激励机制”方面,聚焦产业建圈强链、稳定经济增长,在链上组建服务专班,创新推出“红黑榜”考核激励机制,对贡献大的区(市)县给予土地、财政等方面支持,对贡献大的企业人才给予新建人才公寓购买资格奖励。
一些措施回应社会热点和关切。
如何提升就业率是今年的热点也是难点。据统计,2019-2021年,成都在校大学生数量从97.2万人增至110.2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位居全国第4。大量的毕业生能否在成都就业,既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成都将“加强就业和民生保障,提升幸福成都品质”作为一个章节,提出了6条措施。其中提出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出一批公益性过渡性工作岗位,用于促进在蓉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若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将获得1000-2000元/人的一次性补贴,并对对创业成功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最高10万元创业吸纳就业奖励、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最高1.44万元税费减免。
事实上,成都“稳增长40条”措施中,还从多个角度探索提升其他群体的就业率。如措施中提出“加快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包括推进大量的基建项目实施,加快未来社区建设等。对此,相关研究专家认为,这些政策针对性强,围绕助企纾困、稳就业、扩内需、促投资等展开,推出了一些增量政策。像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等,这既能拉动有效投资,比如推动乡镇公路提质升级,还能推动回乡人群实现就地就业。
稳住传统动力、挖掘新机遇
成都的“稳增长40条”,在稳住经济发展原动力的同时,还通过“一降一增”的方式,努力为市场发掘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趋势。
投资、消费、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成都的“稳增长40条”让它们跑得更稳。
稳投资——成都提出加大对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支持力度。例如,对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到今年开工的,由市级相关部门加大资金配套和要素保障力度。
稳消费——在落实国务院、四川省 “促进消费恢复发展”的基础上,成都市结合自身实际、聚焦城市消费特点,细化了政策举措、延伸了范围。如成都提出分阶段发放线下消费券、引导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以换代弃”等促消费活动,促进经济恢复从生产端传导至消费端。再如成都提出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措施、开展24小时营业区试点、发挥会展业在拉动消费、促进产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的平台作用等。
稳外贸——成都将外资外贸单列一章,以“聚力稳外资外贸,促进开放型经济更好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两条措施。其中包括“推动建立外籍人士健康码申诉绿色通道”。此前,四川省针对货车司机实施了健康码申诉绿色通道,而成都将这一做法沿用到外籍人士上。
“截至目前,外国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共21家,数量位列全国内地第三,中西部第一,且有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成都,设立这一制度,可以外籍人才要素的更便利流动激发其他外资外贸要素在成都的流动。”分析人士表示。
稳的是经济发展原动力,降的是要素成本。如经营成本上涨是当前市场主体面临最突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稳增长40条”中,成都将此放在首要位置进行解决。
降税费——成都在落实国家、四川省减免各项税费政策的同时,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等政策措施扩大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例如,推动市级再担保公司和国有融资担保机构积极争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股权投入,全面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落实社保缓缴政策扩围延期,缓缴扩围行业所属困难企业,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职工社保待遇不受影响。
降房租成本——成都提出,考虑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企业经营困难,积极降低要素成本,支持减免租金,对依法合规承租市、区(市)县属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土地、摊位、广告位等资产用于生产经营的企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减免3个月租金。
降物流成本——成都提出积极推动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支持力度,对客货运和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免费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全力保障国际国内商品和要素资源供应稳定、流通顺畅。
除了稳定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成都还将目光瞄准了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如在“稳增长40条”中,成都提出“支持大运会场馆有序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前释放赛事红利激发消费潜力”,还提出“鼓励广大市民走到户外,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开展公园露营、绿道骑行、乡村旅游等活动,联动契合活动主题的品牌生产商、经销商配套开展促销活动。”
今年“五一”假期,成都首次迎来露营热潮,绿道骑行也成为市民的休闲生活新方式,成都抓住了这一市场新趋势、消费新场景,写进“稳增长40条”,引导市场主体抓住新机遇。
截至目前,除国务院33条、四川省的30条措施外,今年以来,成都还先后出台了《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助企惠企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落实相关惠企政策助企发展的通知》《支持旅游行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如果出现政策标准或力度不一致怎么办?成都在“稳增长40条”的最后一段明确提出:国家和省上有其他支持政策措施的,遵照执行。同类政策标准不一致的,按“取高不重复”原则执行,充分展现了成都在制定、推行、实施政策上的温暖弹性。
(作者: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