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年2.5万亿元!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退税减税总规模。截至6月9日,累计已有15483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2倍。本轮退税政策将产生怎样的效应、各地落实情况如何?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兵分多路,走访了江苏、广东、山东和四川等地的税务机关和多家企业,并对多名权威专家进行了专访。即日起,我们推出“聚焦史上最大规模退税政策执行”系列特别策划报道,多角度、多层次为您带来详细的解读。)

策划人 刘学东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全年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将达到约1.64万亿元;截至6月9日,全国累计向纳税人账户退税额已经达到1548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2倍!已出台的制造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政策再次扩围,新纳入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行业,新措施将自7月1日起执行……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今年我国将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在这项政策的助力下,今年退税减税的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将成为退税减税规模史上最高的一年。在这其中,预计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就将达到约1.64万亿元。

相关政策如何落地?企业不熟悉流程是否对退税造成影响?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兵分多路,走访了江苏、广东、山东和四川等地的税务机关和多家企业,并对多名该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了专访,试图为读者管中窥豹,从而更清晰地了解本次大规模退税政策如何实施、存在哪些难点、又产生了怎样巨大的政策效应。

实施效果 4月以来中小微企业退税额超万亿

此次增值税留抵退税措施到底有多大的规模,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对此,在今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举行的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指出,今年“退税减税的规模历史上最高,达2.5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减税降费和为市场主体减负“成绩单”。对比此前数据看,2020全年我国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但其中1.7万亿元都与减免社保费有关,因此,2022年2.5万亿元的退税减税规模当得起“历史上最高”这一表述。

此次大规模退税减税,又能够让多少市场主体受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等三部门发布消息显示,今年4月1日至30日,全国已有801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145.2万户纳税人账户上。

而到了6月10日,在税务总局举行的“落实留抵退税政策 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4月1日~6月9日的70天时间里,已有14250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已累计有15483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两倍。

二是1~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440亿元。

三是继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政策累计缓缴税费4289亿元。

据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介绍,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疫情,留抵退税以真金白银为困难企业送上“及时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仅仅以批发零售、民航、旅游、文化艺术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行业为例,就有81.4万户困难行业企业享受退税2593亿元。

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荣海楼也表示,4月1日至6月9日,从企业看,微型、小型、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基本完成,小微企业依然是受益主体。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占比94.9%,共计退税7039亿元;中型企业共计退税3412亿元。换句话说,中小微企业一共获得的留抵退税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

此外,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省份也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涉及大规模留抵退税受惠企业数量的数据。

落地聚焦 资金从哪里来、如何杜绝骗税行为?

在推进大规模留抵退税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难点需要逐一克服?记者注意到,首先,“钱从哪里来”是推进留抵退税落地要解决的最迫切难题。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我国增值税采用生产地原则进行分享,因此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纳税人产生的增值税销项税和进项税不在同一个管辖地,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分担退税的所在地和增值税收入所在地不一致。

虽然说我国增值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但从当前情况看,国务院还是提出,新增留抵退税地方负担部分,由中央财政补助平均超过82%,也就是留抵退税所需资金的“大头”由中央承担,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做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今年5月10日,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介绍,财政部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近年结存利润,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1.2万亿元,包括新出台留抵退税政策专项资金6200亿元、其他退税减税降费专项资金3000亿元、补充县区财力专项资金2800亿元。

王建凡透露,考虑到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的退税节奏进一步加快,财政部将提前下达相关资金,确保地方有充足财力用于落实留抵退税政策和基层“三保”保障,并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加紧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及时下达市县财政。

此外,如何防止在推进大规模留抵退税中出现各类骗税违法犯罪行为,也是相关工作的一大难点和重点。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就披露,在由国家税务总局等六部门共同组成的联合打击骗税工作机制下,今年4月1日至6月20日,全国查实骗取留抵退税企业1388户,其中,打击虚开骗取留抵退税团伙106个,追回留抵退税款近6亿元。

施正文分析,受各种因素驱动,某些纳税人有比较强的骗税冲动:

一是退税是纳税人无偿从国库中直接获得资金的一种行为,使得一些人可能会因此铤而走险,此前出口退税中也曾出现过这类情况;

二是此次留抵退税因为涉及存量,因此即使企业的生产没有增加,也可以获得退税税款,这与减税措施一般都和企业扩大生产相挂钩有显著区别。

施正文表示,要防范各类骗税行为,做好相关管理审核工作很有必要。当前,为了让纳税人及时获得退税,退税审核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有关部门的审核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说,对于纳税人提交的各项材料一定要及时备查、审核中出现的各种漏洞也要及时堵上。

同时,在坚持大规模税费支持政策的大前提下,对于骗税行为的打击一定要有足够的力度,这样才能起到警示作用,让退税不能落入违法者的口袋。

政策加码 大规模留抵退税措施再纳入七行业

对广大市场主体来说,留抵退税又该如何操作?

今年3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对于相关政策措施如何落地作出了详尽阐释。

公告明确,适用该项政策的纳税人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二)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三)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四)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公告还指出,将加大“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并一次性退还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存量留抵税额。

此外,对于如何判断纳税人是否属于上述六大行业,税务总局还发文解读表示,制造业等行业纳税人,是指从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个纳税人从事上述多项业务,以相关业务增值税销售额加总计算销售额占比,从而确定是否属于制造业等行业纳税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政策的推进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措施在不断扩围。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指出,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已出台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基础上,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

随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的公告》,提出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自7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