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新办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介绍,回顾过去五年,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我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肖亚庆表示,过去的一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回顾过去五年,工业和信息化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总体看,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的开拓创新取得新的进步,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为促进实体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肖亚庆提及三组数据:一是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的占比比重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

二是“十三五”时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1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15.1%。

三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也有明显的提升,由约1.8万亿增加到3.8万亿,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肖亚庆表示,展望未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最本质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化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完善共性基础技术的供应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不仅仅是要在具体的技术和产品上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和更多的单一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是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打造未来发展的新优势。自主、完整并富有韧性和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我国的产业类别是最完整的,配套齐全,并深度融入了世界产业分工体系,这不仅保证了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要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短板、断长板,布局新兴产业链,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效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住主动权。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锚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制造业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深入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要加强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包括集成电路、5G、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变革催生和创造发展新动能。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发挥我国既有基础和优势,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部署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等等,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充分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最根本的是要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新发展活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的取得依靠改革开放,今后要落实“十四五”规划,实施新的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未来实现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我们在改革开放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要更好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引领作用,对接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需求,聚焦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要素市场化改革举措,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增强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高效联动,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开放,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培育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