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1日举行生态扶贫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扶贫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在一个战场同时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一是推进生态补偿扶贫。2016年,国家林草局会同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亿亩,有效保护了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林草资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

二是推进国土绿化扶贫。在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任务和资金安排上,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倾斜。自2014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以来,任务全部安排到中西部地区,累计达7450万亩。全面推广山西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脱贫模式,创新工程运作模式,把招标改为议标,将造林任务集中打包给合作社;创新社员组织形式,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劳动,统筹资金增加劳务收入。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共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吸纳16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三是推进生态产业扶贫。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挥贫困地区林草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竹藤、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分红、劳务等方式,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比如油茶产业,全国油茶种植面积6800万亩,茶油产量达62.7万吨,产值1160亿元,带动近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比如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促进了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和农林产品销售。

四是推进定点帮扶县脱贫摘帽。国家林草局党组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把对贵州荔波县和独山县、广西龙胜县和罗城县4个定点县的帮扶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每年都超额完成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责任书任务。通过设立“林业草原生态扶贫专项基金”,帮扶定点县打造产业扶贫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科技帮扶、人才帮扶、党建帮扶,遴选23名优秀干部分批到定点县挂职等,在项目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目前,4个定点县已相继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