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去年底,当这一轮疫情反复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并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的疫情反复,给稳住经济大盘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尤其是二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在坚定防控疫情的前提下,稳住经济大盘已经非常迫切。

防疫抗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搞建设、谋发展。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中,总需求“三驾马车”数据表明,最终消费乏力,资本形成相对走软,净出口表现抢眼。具体来看,上半年GDP增长2.5%,消费贡献了0.8个百分点,占三分之一;投资(资本形成)同样贡献了0.8个百分点,也占三分之一;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贡献最大,为0.9个百分点,占三分之一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尚属正常,GDP增长4.8%,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贡献3.3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疫情在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区反复,故GDP总体增速下跌至0.4%,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分别为-0.9、0.3和1.1个百分点。可见,二季度主要是因为消费深度下滑,导致GDP增速较低。

在防控住疫情的前提下,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消费实现的。在一般情况下,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价格。联系到当下,收入增长,可能主要是政府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性收入。在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一个必要的政策选项,由此也将拉动部分消费。发放消费券,兼有收入和价格的双重作用。从一些城市推行的情况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用于抵扣(打折)的消费券对于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作用是明显的。各地还可根据财力,针对低收入群体发放视同现金的抵用消费券。

笔者认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力促消费回升,使之回归常态的关键性举措。

首先,应在“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精准防控在操作中是有具体尺度的。要考虑接触型生活服务业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消费场景的现实需要。其次,要充分分析和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痛点”和“堵点”,尽最大可能消除它们,以利于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实现。目前,生活服务业的小微企业普遍遇到经营困难,使它们难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对此,要采取进一步的纾困措施。第三,要加大对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行为的检查处理,以保证精准防控的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地。第四,提供更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唯有它们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才能最终使经济和民生回归正常。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居民消费。疫情两年多的冲击,使居民消费受到很大影响。在考虑综合施策时,要尽可能将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常态化因素和非常态化因素放在一个框架中,以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原则,使居民最终消费尽快得以正常化,并能够稳步提高。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