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2022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极不寻常”,全国GDP增长2.5%,其中二季度仅增长0.4%。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消费增速在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
正在海南海口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消费发展趋势成为专家关注的热点。7月27日,“中国消费大趋势——第二届中国消费论坛”在消博会期间召开。
中国消费大趋势——第二届中国消费论坛现场。受访者供图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运行的现状看,稳增长重在稳消费;稳消费重在稳消费预期;稳消费预期重在稳企业、稳就业。他认为,当前消费预期转弱是突出矛盾,同时也是阶段性特点,要把改善消费预期作为稳经济大盘的着力点,而“未来几个月是稳消费的关键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论坛上演讲。受访者供图
消费增速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现双下降
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经济半年报,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
从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可以看到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现了明显分化:出口很“给力”,投资在发力,消费很乏力。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4%。不少专家认为,上半年GDP增速较低,主要拖累因素就是消费。
迟福林表示,从经济运行的现状来看,上半年消费在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增速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为0.7%,其中3-5月降幅分别为3.5%、11.1%和6.7%。6月份实现了3.1%的正增长,但仍明显低于1-2月6.7%的增速。二是服务型消费下滑。例如,2022年上半年教育文化支出下降7.4%。
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也出现下降。一方面,消费下降制约投资增长。今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1%,与2021年1-6月同比增速9.1%相比,降幅明显。另一方面,消费下降制约稳增长的政策效应。
“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消费。”迟福林说,稳增长关键是稳定消费基本盘,在6月份消费实现正增长后,需要尽快实现消费的常态化增长。同时,稳消费重在稳服务型消费,这就需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尚未改变
迟福林表示,消费预期转弱是突出矛盾,也是阶段性特点。
当前消费信心、消费倾向、消费意愿呈现“三下降”趋势。例如,《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仅占23.8%,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到58.3%。迟福林认为,消费预期转弱严重制约经济增长复苏,尤其要关注消费预期转弱的结构性矛盾。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消费预期转弱呈现阶段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发性特点明显;二是反弹力度还不强。今年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86.7%,5月份仅回升了0.1%。但迟福林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预期转弱并未固化,仍有改善和优化空间。
他表示,我国的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尚未改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仍是一个大趋势。初步估计,2025年,服务型消费占比有望达到52%,到2030年有望达到55%-60%。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蕴藏巨大的消费潜力。未来几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消费市场。服务贸易蕴含巨大增长潜力,要抓住服务型消费需求升级的态势,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未来几个月是稳消费的关键期
迟福林称,稳消费预期重在结构性政策调整。
首先,要把改善消费预期作为稳经济大盘的着力点。一方面,市场经济重在有良好预期,预期深刻影响着需求和供给。另一方面,未来几个月是稳消费的关键期,要加大结构性政策调整力度。
其次,加大以稳市场主体为重点的结构性政策调整。加大稳市场主体的结构性政策力度;切实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政策调整,有效应对就业压力加大。同时,加大财税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
此外,尽快出台稳消费预期的一揽子举措。包括尽快取消一些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消费限制的政策;优化现有支持消费的政策,使短期的消费刺激与改善消费预期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公共消费政策力度;加快数字消费等新消费的结构性政策支持力度等。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