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近期,中美财报季纷纷开启。美国快速加息导致美股估值收缩,而盈利衰退的程度将决定未来美股的下行空间,这也将主导全球市场情绪。
A股也进入中报季,随着A股此前已迅速反弹至3月初的股价水平,市场进入阶段性盘整。“前期新能源和新能源车赛道出现资金过度拥挤,每天沪深两市成交量前十名的股票都为新能源行业,新能源一个行业的成交量占两市成交量的16%,比亚迪(002594)单只股票成交量占两市成交量的6%。交易过度拥挤就埋藏了较大风险,一旦下跌,资金出逃就会造成多杀多的局面。虽然新能源和新能车的行业景气度很高,但目前盘面交易上积累了一定压力。同时,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中位数为91.08%,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中位数为89.9%,基本上都是历史最高仓位,需要关注后续增量资金的变化。”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机构预计普遍性的盈利预期下调可能在三季度末接近尾声,届时有望迎来更为明显的估值提升。
盈利衰退幅度决定美股熊市长度
美股上半年回撤超两成,创下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差的走势。此次二季度的财报至关重要。
上周四,华尔街“大小摩”(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财报靴子率先落地,二季度财报均显示利润降幅超过预期,这是自2020年初疫情以来两大投行的首次盈利下滑,银行业业绩的下滑也反映美国经济衰退可能不是捕风捉影。
在疫情期间,华尔街银行通过大量并购、IPO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上市业务,赚取了创纪录的费用。但自今年年初以来,由于投资者对SPACs和蒙受亏损的初创企业避而远之,企业上市业务尤其是IPO节奏明显放缓。摩根大通2022年二季报业绩显示,其二季度净利润为86.5亿美元,合每股2.76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8%;投资银行业务营收仅14亿美元,同比下滑61%。
由于投资者在动荡的金融市场中进行了大量交易,两家投行交易部门的收入大幅增长,但投行业务收入下滑幅度都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并且还出现了无法出售给第三方的贷款损失。二季度,摩根大通建立了4.28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储备,促使利润大幅下滑。而去年同期,该行从贷款损失准备金中提取了30亿美元,将利润推高至119.5亿美元。
本周开始,科技股巨头也将紧随其后,包括微软、亚马逊和苹果在内的科技巨头将发布业绩报告。
二季度,标普500指数一度从4700点附近大跌至3600点区间,近期持续反弹到3950点附近。美联储加息引发的估值收缩主导了此前的暴跌,但多数机构认为美股仍有进一步下行的风险,这可能来自于盈利下滑。
“在过去的四个周期中,美联储在经济衰退到来之前暂停了收紧政策。例如在上一个周期,加息到经济衰退之间的这段时间对股市有利。然而,此次的周期与我们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经历的任何周期都不同,因为目前高通胀率(9.1%),美联储不得不收紧政策,或导致经济陷入衰退。”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分析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称。
专注美股市场的煜德美元基金经理助理杜宛忻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标普500的盈利增速已从一季度的同比增长9.3%,下降到了9%左右,纳斯达克指数的同比盈利增速已从一季度的15.9%附近下降到了-2.3%。“其实盈利下调的幅度非常大,市场在回撤20%的过程中,已计入了一部分盈利的下修,关键在于,下修的幅度是否已经到位?”
她分析称,市场对标普500的2022年盈利增速的预期约为10%,年初时的预期则为16%。复盘历史,除了一些深度衰退的年度,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在其他的温和衰退中,盈利下调的幅度是在10%以内。“目前已经从16%下调到10%,可能还有5%左右的下调空间。”
因而,二季报可能会是市场密集下修业绩的窗口期。包括微软、苹果、特斯拉在内的很多的大型科技公司已开始宣布裁员或者是放缓招聘。多位投资机构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尽管业绩下调已在预期之中,但还可能会有一大批公司在二季度会低于市场预期,或给出较差的下半年的展望。
威尔逊表示,随着财报季推进,修正幅度继续大幅下降,这对耐用消费品、金融、工业、材料、半导体、科技硬件和电信服务尤其不利。“这只是第一个令人失望的季度,之后可能还会有好几个季度令人失望,最后才会出现预期的低谷。因此,对于大多数股票来说,近期盈利下降带来的正面价格变动不太可能意味着价格见底,因为当我们进入重大修正周期时,买入第一次盈利下降的股票通常是不明智的。”
不过,盈利下修和估值扩张共同主导美股。一旦市场预计美联储紧缩周期逐步见顶,市场情绪可能再度回暖。本周四,美联储将宣布利率决议,市场预期美联储本周加息75BP,将基准利率上调至2.50%。两周前发布的远高于预期的CPI报告,催生美联储加息100BP的猜测。但过去一周各种经济数据的陆续揭晓,比如楼市数据、初请失业金人数和制造业数据,悉数弱于预期,削弱了前述猜测。高盛预计,10月、11月和12月将分别加息50BP、25BP和25BP。
中报季A股迎阶段性盘整
A股近期明显陷入震荡盘整。截至上周五(7月21日),北向资金当月净流出200亿元,与6月730亿元的净流入量形成对比。周一,市场整体较弱,电池回收延续热度,但明显降低,仅剩下龙头个股上涨,板块效应较差。同理,风电、光伏等均表现出热度大幅下降。
上周,上证指数周度涨幅1.3%(再前一周下跌3.8%),主要得益于国内政策层及地方政府积极应对房地产相关问题,投资者情绪边际改善。但成交小幅回落,日均成交额连降三周已回落至万亿元以下,北向资金继续净流出37.4亿元。
“本周市场关注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的增速定调,相关稳增长政策落实的安排,对于地产领域‘保交房’的政策指引,对于消费及其他新产业趋势的政策指引,可能会指引下半年A股配置的重要方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方面对记者表示。
业绩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是当下的关键。瑞银证券A股策略师孟磊对记者表示,考虑到A股市场已迅速反弹至3月初的股价水平,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已将重新开放和政策支持加码反映在了股价中,市场可能在短期进入阶段性盘整。
“盈利预期将在二季报期间出现普遍下调。我们并未观测到外场资金大幅入市的迹象。公募新发规模环比出现反弹但总体仍处于较低位。”他称。
增量资金也是关键。目前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上升。主动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回升至82.73%,创下2011年以来新高,预示短期继续增配的空间有限。未来,新增基金发行能否放量值得关注。
机构普遍预计,盈利预期下调可能在三季度末接近尾声,届时市场有望迎来更为明显的估值提升。“在风格上,相较于价值我们略青睐成长。我们倾向于具备较强的盈利可预见性、稳健的定价能力且受益于政策利好的行业。我们建议投资者超配食品饮料、动力电池、可再生能源和国防军工。”孟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波动加剧,但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的新能源仍受机构青睐。富达国际亚太区股票研究主管缪子美日前对记者表示,“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我们重点关注中国太阳能(000591)行业的机遇。”她称,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比重从2021年的12%提高到26%。这将推动中国太阳能和风能装机长期结构性增长,估计每年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将从2021年的55GW增加到2026年的120GW。风电装机容量将从2021年的48GW增加到2026年的68GW。
多家机构投资经理也对记者表示,海外的绿色趋势也为中国制造商提供了更多业务机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至少有44个国家和欧盟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它们总共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和GDP的70%左右。在此驱动下,缪子美认为,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设备制造商和下游运营商在内的整个供应链都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