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宋戈 每经实习记者 肖世清 每经编辑 陈旭

近日,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在年会上,央行新任副行长刘桂平围绕“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主题发表了演讲。

刘桂平表示:“扩大金融业开放将为中国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和更加健康的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动能。”

刘桂平还对继续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推动金融业系统化、制度化开放;二是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四是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五是完善与全面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

构建更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在刘桂平看来,高水平开放有助于引进更多国内外优质金融资源参与国内大循环。

他分析认为:“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从需求侧看,要全面促进消费,提高居民收入和保障人民生活是重要的着眼点。从供给侧看,我国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有待提升,经济循环还存在堵点,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

对此,他认为可通过金融开放,加强国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规则与国际的对接,允许外资深度参与国内资管市场,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渠道。

同时,以金融开放为契机,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可更好发挥金融的定价功能、风险分散功能和服务功能,利用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各类资金有效参与国内大循环。

刘桂平表示,金融开放有助于为经济主体参与国际循环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提高利用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的能力,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全球统一的授信、营销、管理和服务体系,有助于拓宽企业‘走出去’融资渠道,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在新发展格局下优化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刘桂平说。

刘桂平进一步指出,要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提升金融体系发展质量和风险应对能力。

他强调,扩大金融开放,有利于引入多元化经营模式、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借鉴吸收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性安排,促进合理竞争,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效能;有利于向国际高标准看齐,完善金融监管和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

此外,通过扩大开放,可以提高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完善外部监管和约束,从根本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刘桂平表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会同相关部门,遵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自主开放。

与此同时,他对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推动金融业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发挥内外资金融机构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作用,为参与内外循环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在维护和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上,通过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供给安排,形成能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开放新体制。

二是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以实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发展战略为突破口,顺应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扩大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三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政策,增强人民币在对外贸易、投融资、金融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吸引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市场建设和对外开放。深化货币合作,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和人民币清算行安排,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四是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主体框架,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开放、多元、市场化投融资体系,提高“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水平。

五是完善与全面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

协同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可自由使用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设更宽领域的金融安全网,夯实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基础。

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加强行为监管,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系统性风险。加强跨境监管和处置合作,防范跨境监管套利和风险传递。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提升监管效率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