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美元的影响不断发酵,从印度到捷克的央行都在进行干预,以支撑本国货币。根据彭博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今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缩水约1万亿美元至12万亿美元,为200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

   “亚洲新兴市场外汇储备下降了逾6000亿美元,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除了部分央行抛售外储干预汇市,美元反弹和发达国家利率飙升都影响了外储资产的估值。”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师罗伯逊(Eric Robertse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随着9月美元指数迭创新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干预汇市的力度骤然升级。比如,9月底日本动用约206亿美元外汇储备干预汇市,这是1998年以来日本首次干预汇市以支撑日元;印度的外汇储备今年减少了960亿美元降至5380亿美元。不过,中国央行除了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8%下调至6%)以及提升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至20%)等,并无明显干预的操作。10月以来,人民币跌势趋缓,市场预计10月进入美联储加息空窗期,汇率有望维持区间震荡格局。

   “货币保卫战”打响

   今年以来,全球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都大幅下行。截至今年9月底,根据各货币对美元的跌幅来看,阿根廷比索-30.2%,土耳其里拉-28.3%,日元-20.2%,波兰兹罗提-18.3%,英镑-17.5%,韩元-16.9%,南非兰特-11%,澳元-10.5%,人民币-10.3%,马来西亚林吉特-10.1%。

   尽管“逐底运动”是各国乐见的,因为货币贬值会带动出口,但贬值一旦失控,央行则不得不介入干预。

   9月底,日本动用约206亿美元外汇储备干预汇市,这是自1998年以来日本首次干预汇市以支撑日元,这占到日本今年外储下降的19%左右。此前,日元创下近20年新低,对美元汇率一度触及147。日本央行是目前罕见的坚持购债的央行;捷克央行自2月以来持续干预汇市,外汇储备跌幅达到19%;印度的外汇储备今年减少了960亿美元至5380亿美元,印度央行表示,在从4月开始的财年中,资产估值变化可以解释67%的外汇储备降幅,其余部分则是支撑本币的干预行为所致。今年以来,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已下跌约9%,并在9月创下历史新低。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外汇储备正在以有记录以来最快的速度下降,今年降幅已达7.8%,这也是彭博2003年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

   渣打十国集团外汇研究全球主管史蒂文·英格兰德(Steven Englander)估计,外储一半的跌幅由估值变化导致。随着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等其他储备货币的汇率飙升至20年来高点,这些货币的美元价值也随之减少。但不断减少的外汇储备也反映出外汇市场的压力,这种压力正迫使越来越多的央行动用自己的“基金”来抵御本币贬值。

   “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是,是否要进行干预以试图平复或阻止货币下跌,这就需要冒外储大幅下降的风险;或者允许货币贬值,从而保持外储充足,但加大输入性通胀的趋势。”罗伯逊表示。

   强美元压力不减

   就目前来看,美联储并无意像一些央行那样妥协转向,强美元周期难言结束,新兴市场仍可能面临较大压力。截至北京时间10月10日15:45,美元指数再度突破113大关。

   上周初,美国股市在两天内上涨了5.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24个基点(BP),原因是9月份ISM制造业数据疲软,8月份JOLTS职位空缺减少超过100万,这是经济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缓和的证据。这引发了投资者的希望,即美联储可能很快摆脱鹰派立场。

   然而,美联储官员很快反驳了这一观点。芝加哥联储主席查尔斯·埃文斯上周四表示,到明年春天,基准利率可能为4.5%~4.75%;明尼阿波利斯联储的尼尔·卡什卡里表示,美联储距离暂停加息行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进一步的数据表明经济活动持续强劲,凸显了收紧政策的理由——ISM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8月份的56.9小幅下降至9月份的56.7,高于预期的56。

   瑞银方面对记者表示,上周五的非农就业报告强化了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强的看法(支持美联储继续紧缩)。数据中有一些早期降温的迹象:新就业岗位是自2021年4月以来就业增长速度最慢的一次。但失业率从3.7%下降到3.5%,表明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此外,上个月上升的劳动力参与率小幅下降至62.3%。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记者表示,预计美联储将持续收紧政策,可能会延续至2023年上半年。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表明,11月将加息75BP,12月将加息25BP。市场定价还表明,2023年第一季度美联储将再次加息25BP,预期届时将达到峰值。

   “过去,当外国溢出效应(海外经济放缓)可能对美国的经济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时,美联储有时会调整货币政策。但美联储官员最近的言论表明,他们仍然专注于抑制国内通胀,目前认为溢出效应还没有大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的程度。”高盛美国首席经济学家JanHatzius表示,目前继续预期美联储将在11月加息75BP,12月加息50BP,明年2月加息25BP,最终利率将达到4.5%~4.75%。

   亚洲情况仍远好于1997年

   在这一背景下,市场也存在这样的担忧——美国激进加息会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吗?

   摩根士丹利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周期,与亚洲1997/1998年或2013年的压力时期非常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美国货币紧缩周期之前,亚洲没有过度增加杠杆。该地区出现资本配置不当或经济过热的迹象非常有限。虽然今年迄今为止宏观稳定指标有所恶化,但可以将其归因于早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但预计这些影响将很快逆转。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区的贸易加权汇率(NEER)一直相对稳定。

   此外,货币贬值增加了外债还本付息的费用。然而,与以前的周期相比,亚洲地区的情况有所好转,大部分债务是国内债务。自2013年“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以来,该地区的外债与GDP之比一直保持稳定。摩根士丹利表示,该地区的外汇储备足以支付短期外债的数额,也可以满足该地区大部分国家6~16个月的进口需求。挑战在于,进一步的资本外流将耗尽外汇储备,并可能导致负反馈循环的抬头。

   如果需要,大多数央行仍有足够的火力继续干预汇市。例如,数据显示,印度的外汇储备仍比2017年初的水平高出约49%,足以支付9个月的进口。但对另一些国家来说,外汇储备正在迅速枯竭。彭博数据显示,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今年下降了42%,目前140亿美元的外储不足以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

   人民币区间震荡

   相比之下,人民币今年的贬值幅度并不大,本周CFETS一篮子货币指数为101.03,相较于年初(102左右)降幅有限,说明人民币的贬值主要由美元走强所致。

   在国庆期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回升,截至北京时间10月5日,美元对离岸人民币报7.038,9月曾一度突破7.2677。美元对在岸人民币节前收于7.116。

   节后首日开盘,人民币对美元再度小幅走跌,截至10月10日19:50,美元对人民币报7.1518,美元对离岸人民币报7.1596。

   8月以来,人民币贬值速度有所加快,9月初,中国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以此适度增加美元供应以起到缓冲强美元的作用;9月20日,中国央行在中国香港成功发行5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中标利率为2.2%;9月28日,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正式生效。

   市场预计,四季度人民币可能仍将面临强美元的压力,但更趋于区间震荡。某股份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人民币汇率短期仍以稳为主,预计区间在7.05~7.2。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10月美联储没有加息动作,美债、美元不会成为“压制”人民币、A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