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0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和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0月份社会融资和贷款增量有所回落,企业中长期贷款维持较高景气度但居民贷款增长乏力,对此应全面客观地看。总体而言,1-10月社会融资和贷款增长仍然强劲,宏观经济回暖态势未改。随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1月11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市场信心和预期得到极大的提振。下一步应紧紧抓住四季度的关键时机,继续采取全面的稳经济措施,激发有效融资需求,巩固和促进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为11.8%,比上月末放缓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为5.8%,比上月末放缓0.6个百分点。M2增速环比小幅回落,主要是因为10月为缴税大月,叠加5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财政存款增加超过万亿,回笼了一部分基础货币。M1增速环比有所放缓,反映出受疫情等影响,一部分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仍然受到抑制。M2增速环比虽然有所下降,但比上年同期高了3.1个百分点,仍然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总体而言,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
整体来看,10月我国社会融资增量、人民币信贷新增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疫情影响。10月份来,疫情多点散发,对企业生产经营、居民就业消费形成一定影响,抑制有效融资需求。二是季节影响。9月是三季度最后一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均超常规大增,一定程度上透支了10月融资需求;而9月份较大的增量,也导致社会融资和人民币贷款环比大幅度少增。三是基数影响。2021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增量分别为1.59万亿元、8262亿元,在同期数据中偏高。去年10月基数相对较高,是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的重要原因。
从结构看,10月份金融数据呈现出“企业贷款强,居民贷款弱”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已是连续三月同比多增。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以及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实施,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等领域支持,持续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这也表明,随着一系列稳经济措施加快落地,企业对未来的信心逐步恢复,预期积极。
需要关注的是,10月住户贷款表现疲弱。住户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少增,与当前商品房销售情况不佳基本一致,反映出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仍然较为低迷。
下一步,要按照中央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科学精准防控二十条措施,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持续降低疫情给经济和民生带来的冲击,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尽快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同时,应加快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阶段性放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相关要求;通过央行“三支箭”措施、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等措施,加大对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支持,对“保交楼”项目予以专项支持。对个人住房贷款,应进一步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采取下调首付比例、改变“认房又认贷”、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进行优化。目前住房信贷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刚性住房需求。下一步,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二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对限购政策,可精准实施“因区施策”,适当放开一二线城市郊区的限购政策。
金融管理部门应继续落实好前期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举措,货币政策仍应加大实施力度,适时实施降准降息等,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有效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应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纾困解难力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