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首月,就有8家券商收到来自不同监管部门下发的罚单。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各监管部门累计对证券公司行业下发21张罚单,主要针对相关证券公司存在的保荐业务违规、营业部人员违规以及公司债券业务违规等情况进行处罚。其中,辽宁证监局更针对网信证券(现“麦高证券”)此前存在的债券交易业务违规等问题,连发10张罚单,认定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等10人为不适当人员,禁止履行相关职务5-15年不等。有业内人士认为,罚单越多说明监管的力度在加大。展望2023年,预计事前监管或会被提上日程,立法层面的工作力度或会进一步加大。

8家券商新年首月“吃”罚单

2023年首月,已有多家证券公司相继收到监管下发的罚单。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以来,上交所、深交所及各地证监局累计对证券公司行业下发21张罚单,涉及中信证券(600030)、中信建投(601066)证券、国融证券、申万宏源(000166)证券、万和证券、民生证券、长江证券(000783)、网信证券共8家券商,相关机构所收罚单多集中在1-2张不等。

回顾2022年首月,彼时有海通证券(600837)、国泰君安(601211)证券、广发证券(000776)等14家券商及旗下员工因存在违规行为收到各监管部门下发的共计29张罚单。对比而言,虽然2023年首月无论是受罚机构数量还是罚单数量同比都有所下滑,但考虑到2023年1月涵盖春节假期,则前后两年的实际处罚情况或相差无几。

整体来看,2023年相关受罚机构主要存在两大类问题,首先是旗下证券营业部及员工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其次则是相关机构及旗下保荐代表人(以下简称“保代”)在保荐承销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此外,还有个别券商因公司债券业务违规受罚。其中,保代违规也是首月罚单中提到的高频处罚事由。例如,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民生证券、万和证券旗下8名保代均因在保荐业务执业过程中存在保荐职责不到位等违规情况收罚单,监管部门的处罚措施多为出具警示函、书面警示、监管警示等。

另一方面,申万宏源证券、长江证券则因旗下营业部员工违规收到监管罚单。例如,申万宏源证券南昌县澄湖北大道证券营业部原经纪人黄霞因在营业部任职期间,存在违规操作客户证券账户的行为,该营业部及黄霞均于1月12日遭江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而在一周前的1月6日,长江证券旗下员工也先后收2张罚单。其中,长江证券武汉和平大道证券营业部员工钱亮因在从业期间,存在委托他人从事客户招揽活动、在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的情况下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行为,遭湖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同日,长江证券当阳子龙路证券营业部因员工存在在营业部具备期货IB业务(Introducing Broker,是指机构或者个人接受期货经纪商的委托,介绍客户给期货经纪商并收取一定佣金的业务模式)展业条件前及其未取得期货从业资格的情况下,从事期货IB业务的行为;营业部员工存在未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从事基金销售业务等行为,该营业部及营业部负责人田浩、营业部员工彭涛均遭湖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监管“怒”发10张罚单剑指违规

除保荐业务和营业部业务多存在违规现象外,债券业务违规也成为部分券商在近期受罚的一大重点问题。1月5日,国融证券因在公司债券承销和受托管理业务中,个别项目未对发行人抵押备案程序的真实性进行全面尽职调查,未持续跟踪并及时督导发行人披露与发行人偿债能力相关的重大事项。同时,债券业务整体风险管控存在不足,个别项目对发行人募集资金使用监督不到位、内核机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遭内蒙古证监局责令改正。同日,国融证券时任分管债券业务副总裁杨亮也因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管理责任遭监管出具警示函。

除追究机构责任外,监管也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罚。1月20日,针对网信证券此前存在的债券交易业务违规、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规定等多项问题,辽宁证监局更是连发10张罚单,认定网信证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等10人为不适当人员,禁止履行相关职务长达5-15年不等。

具体来看,辽宁证监局下发的罚单指出,网信证券时任董事长刘平、总经理王媖、固定收益部业务负责人徐军、计划财务部负责人艾中华、固定收益部业务三部负责人卢玉红、固定收益部业务二部负责人段崴被禁止履行相关职务15年。而网信证券时任公司具体分管财务工作副总经理张家军、分管债券交易业务副总经理贾向安、合规总监张松启被禁入10年。此外,时任资产管理部负责人李亚平则被禁止履行相关职务5年。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证监会就针对网信证券在2012-2017年向证监会报送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中多个科目金额虚假,存在虚增、虚减利润总额的情况,于2022年6月对网信证券给予警告,并处30万元的罚款。彼时,刘平、王媖、张家军、贾向安、张松启等5人均被警告,并分别被证监会处以2万-3万元罚款不等。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由于网信证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其已于2021年7月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的申请,随后经裁定进行破产重整。2022年4月29日,证监会核准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指南针”)成为网信证券主要股东。2023年1月13日,指南针宣布网信证券正式更名为麦高证券。针对上述违规情况的整改进展及相关高管的处理,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麦高证券,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相关回复。

事前监管或被提上日程

整体来看,上述证券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那么,在遭受监管处罚后,对相关机构的后续运作管理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看来,证券公司收到警示函、监管函或旗下高管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将会对相关券商造成一定影响。首先,受监管函影响,公司涉及监管范围的正常业务可能出现全部或部分不能正常开展,另外,高管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后,或也面临工作交接和人员更换的管理真空期,这些都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给证券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券商投行人士何南野也认为,如果罚单内容仅限于责令改正等较轻的处罚,对证券公司业务发展影响可能不大,但证券公司内部会面临自上而下更严格的整改,短期内或也会让受处罚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如果罚单要求暂停业务3个月或6个月,影响则会较大,或将直接影响相关机构1-2年内的业务发展和收入利润表现。

此外,龚涛补充表示,“证券公司的违规行为主要来源于利益驱动,这部分‘灰色利益’背后也反映出制度上的漏洞,而罚单越多也说明监管的力度在加大,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监管层增加处罚力度和制度完善双管齐下的背景下,有望从源头杜绝相关问题”。

尽管当前证券业罚单数量仍居高不下,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为进一步加强管理,事前监管或会提上日程。“就目前的监管手段来看,基本都是趋向事后监管,但从一些监管案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事前监管或许会被提上日程,也就是将违法犯罪防范于未然,立法层面的工作力度或会进一步加大。” 龚涛如是说道。

何南野则直言,按照目前的监管精神,2023年预计将全面实施注册制,这就意味着监管只会更加的严格,监管趋紧的态势会越来越明显,业务不合规的券商也将面临更大的处罚,只有合规经营、审慎稳健的券商,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