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2月1日电 (宋亚芬)2022年中国疫情防疫政策的优化大大提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23年全球经济的发展预期。
1月31日,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2.7%上调至2.9%,并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大幅提高0.8个百分点至5.2%。这是近一年来IMF首次提高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IMF表示,对全球经济展望上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这为全球经济更快增长铺平道路。
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火车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速是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基本面情况以及经济增长预期的。”
“在IMF预测中,2023年中国5.2%的经济增速在全球2.9%的经济增速中贡献了近1%,占全球增长的三分之一。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明显,2023年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预计将构成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因素。”明明补充说。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研究员杨子荣认为,IMF上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背后的逻辑是发现全球经济比想象中更有韧性。“从全球来看,全球通胀已实现拐点向下,而且在加息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消费和投资也比较稳健。欧洲经济对于能源危机的适应性超出预期,因此,欧洲一些主要国家比如德国有可能会避免衰退。从中国来看,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中国经济活动和生产秩序回归正常,预计经济将快速反弹。”
杨子荣强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复苏将会为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带来更多积极因素。例如,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的供应链,有助于缓解全球通胀;中国经济增长将创造更多需求,帮助其它国家经济复苏。
不过,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分化特别明显。杨子荣认为,即使全球经济增速上调,百分之九十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仍将会下滑,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则整体企稳回升。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两大亮点,预计两国的经济增量将占2023年全球经济增量的一半。
全球高通胀短期或难缓解
IMF还指出,央行上调利率以对抗通货膨胀以及乌克兰危机持续对经济活动造成压力,预计全球通胀将从2022年的8.8%下降到2023年的6.6%以及2024年的4.3%。这或意味着全球高通胀短期难缓解。这将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哪些问题?
对此,明明指出,全球通胀持续高位运行,而较多国家劳动力市场仍紧张,因此全球通胀仍存在薪资压力构成通胀粘性的风险。同时,“胀”的问题将提升“滞”的风险,持续高通胀导致全球货币政策较难在经济恶化时及时转向宽松,高利率持续将导致金融条件继续收紧、需求进一步降温、企业投资压力增加、居民消费能力被侵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将加剧。
不过,由于中国通胀压力远低于欧美国家,通胀水平对于居民生活成本的提升以及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8%,而美国12月CPI同比增速仍高达6.5%。
明明认为,疫后中国居民收入增速回暖,叠加政策对于消费的支持,中国消费复苏势头可期,而由于长期高通胀以及货币紧缩,欧美等国家消费已趋于疲软,并且存在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防疫政策优化后中国经济恢复明显。1月份中国服务业景气水平出现大幅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认为,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并重回扩张区间,体现出中国经济在疫情达峰后正走出谷底,整体呈回升态势。往未来看,中国经济已站在内生性复苏的起点上。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