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财政部公布了2022年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全国税收收入166614亿元,比上年下降3.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6%;非税收入37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26万亿元,增长6.1%,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当日,财政部召开2022年度财政收支情况网上新闻发布会,并就减税降费、专项债发行使用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等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据悉,2022年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达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万亿元,力度为近年来最大。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继续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增强精准性针对性,及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
经济恢复发展相关税种稳步增长
从税收收入看,2022年全国税收收入下降3.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6%。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受国内外错综复杂因素影响,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税收收入一度大幅下滑。下半年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总体上有所恢复,全年相关税种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具体来看,2022年,国内增值税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5%,国内消费税增长20.3%,企业所得税增长3.9%,个人所得税增长6.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15.4%。另外,车辆购置税下降31.9%,主要是6月1日起对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导致的。出口退税16258亿元,考虑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等因素后,全年实际办理出口退税18678亿元,有力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从非税收入看,2022年,全国非税收入增长24.4%。其中,中央非税收入增长96.5%,主要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入库、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等特殊因素拉动。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后,中央非税收入增长3%左右。地方非税收入增长17.8%,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以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收入增加,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幅14.3个百分点。各级财政部门坚决执行各项降费缓费政策,持续整治涉企收费,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降4.1%。
此外,财政支出方面,2022年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财力支撑,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1%,教育支出增长5.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7.8%,农林水支出增长2.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8%。
合理安排专项债规模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那么,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理解并实现“加力”和“提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前述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三是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谈及2023年如何进一步发挥专项债作用,该负责人表示,一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合理安排2023年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二是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三是督促地方做好2023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工作,有效发挥专项债券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兼顾当前和长远,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