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作为三年行动的实施主体,央企有何感想、收获和期望,新一轮改革如何发力,证券时报记者近期采访了多家企业。

经营业绩稳步向好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据国资委统计,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55万亿元。三年来,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加,发展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中央企业经营业绩取得跨越式进步。国家电投介绍,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装机增长超30%,利润增长超50%。中国一重(601106)的业绩提升尤其突出,三年来,集团营业收入增长209.92%,利润总额增长422.84%,净利润增长424.52%。公司表示,中国一重推行三级改革行动方案全覆盖,重点任务“挂表督战”全过程,实现因改而变、因改而兴。中国一汽也表示,改革改变了中国一汽原来老国企因循守旧的固化思维和陈腐观念,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的管理架构和研发体制。三年来,中国一汽收入、利润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尤其是2021年,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困境,实现了“风景这边独好”。

此外,中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2021年国资委首次将全员劳动生产率纳入业绩考核。2021年、2022年中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分别为69.4万元和76.3万元。中国石化(600028)介绍,2021年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首次破百万元,比上年增长26%。

经营绩效的提升与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两非”“两资”清退、剥离办社会职能等密不可分。三年来,以“三能”(“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为显著标志的三项制度改革大面积多层级破冰破局、落实落地。“坐上位子就下不去”、“进了国企就端上铁饭碗”、“干多干少都一样”等陈旧观念没了市场。中远海运集团介绍,2021年集团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达到4.66%、员工市场化退出比例达到2.24%。同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全覆盖,所属10家上市公司累计授出股权4.8亿股,1400多名核心骨干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捆绑。而通过改革三年行动,国有企业“两非”“两资”清退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中央企业彻底卸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主责主业更加聚焦,组织结构更扁平,运行效率更高。

结构布局优化

核心竞争力增强

改革三年行动期间,中国电科与中国普天、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鞍钢与本钢等4组7家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先后完成。并根据国家战略需要,新组建中国星网、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矿产资源等6家企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鞍钢重组整合本钢具有深刻的行业影响。通过重组整合,鞍钢的粗钢产能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并在国内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鞍钢集团表示,此次重组整合有效化解区域内同质化无序竞争,核心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鞍钢集团跃升183名至217位,成为榜单中上升速度最快的企业。

采访过程中,不少企业介绍了自身聚焦主责主业,纵深推进内部专业化整合的进展。南方电网表示,公司纵深开展专业化整合,在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上两手发力,先后整合打造了南网能源、南网科技、南网储能3家龙头上市公司,鼎和保险引战成为探索央企存量金融资本优化整合的重要示范性实践。

中国建材则是通过专业化整合打造产业链“链长”企业。中国建材介绍,2021年,中国建材以成员企业天山股份(000877)为主体,整合分散在6家非上市公司的水泥业务,完成近千亿资产的证券化,打造了水泥产能规模全球领先的A股上市公司。2022年又继续开展资本运作,将另外2家水泥上市公司与天山股份开展整合,最终产能规模达到5.1亿吨,控制国内15%的水泥产能,具备极强的产业链话语权。中国建材还开展了水泥工程服务板块的整合,将集团内的其他水泥工程服务企业、采矿工程服务企业整合到上市公司中材国际(600970),不但集中了同质化业务,还为中材国际延伸出采矿服务的新产业分支,构建了水泥工程服务领域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隐形冠军”。中国建材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做优专业化产业平台相结合,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建材制造商、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

作为全球最大综合性航运物流企业,中远海运集团有序推进多领域专业化整合,先后开展20项重大重组,实现综合运力、干散货船队、油气船队、杂货特种船队、集装箱码头吞吐量、船员管理数量等六个世界第一和集装箱船队、集装箱租赁、集装箱制造、燃油供应、船舶代理、海工制造等六个世界前列。

两类公司也在优化结构、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6月,国投等5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转正”。国投表示,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公司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努力形成以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独特竞争优势,成立了国投创益、国投创新、 国投创业、国投创合、国投聚力等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以国家级产业基金为主的基金体系。以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为例, 截至2021年底,累计投资124个项目,引领带动社会资本2738亿元,实现中央财政出资放大约33倍;国投大比例投资沈鼓集团参与央地混改,探索形成了“国家产业基金协同+市场化机制赋能”的混改新模式。

深化改革提升能力在路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1月初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划定了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的八方面重点,包括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乘势而上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等。

当前各央企已经明确了2023年经营目标,个别企业还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中国化学(601117)工程提出,2023年要实现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8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0亿元。中国建材强调,要打赢稳增长攻坚战,确保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稀土提出,2023年要确保“一增一稳四提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两年翻番,“五率”指标同比提升或高于央企平均水平。

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势待发。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一是着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要构建完善全员新型经营责任制,更大力度落实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集团总部原则上实现全覆盖。二是持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适时组建新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三是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在不同领域形成百家以上不同层级的典型示范企业。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表示,公司已将2023年确定为“能力提升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将以全方位能力提升推动集团公司全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一重表示,努力形成整体效应,催生倍增效应,形成一整套具有企业特点特色的改革机制和实施路径,当好东北地区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向打造世界一流产业集团昂首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