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国正在拿出自己的方案。3月25日-2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活动中,多位参与者在谈及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时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引擎,接下来,要保链、稳链、固链,既需要更多地依托数字技术、坚持绿色发展,也需要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角色关键

“中国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引擎。”3月2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论坛活动上表示,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今年的贡献率将会超过去年,为全球经济恢复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韩文秀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稳定锚。在风雨来袭、动荡变化的世界经济中,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是难得的一抹亮色,将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提供宝贵的确定性。

在修复全球产业链的过程中,中国也将担任关键角色。一方面,中国经济具备较强的弹性与韧性。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全球化浪潮以来的30年里,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与供应链保障领域建立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尤其是过去三年中国产业链在全球疫情、经济下行和人为脱钩断链等多重冲击之下保持了充分的弹性和韧性,中国贸易顺差逆势增长一枝独秀就是明证。

“随着岁末年初中国一系列政策优化不断加速,宏观经济加速恢复发展,未来中国将在全球产业链恢复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佳表示。

另一方面,则在于中国所具备的超大市场。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论坛期间表示,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在劳动力红利之后迎来一个新的红利,也就是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产生的红利,即市场红利。就规模而言,中国人口有14.1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0%。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是个单一的大市场。单一市场是指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的市场。就工业基础而言,中国是全要素全门类全产业链集成的经济体。

“全球产业链本身就受到了比较强的冲击,产业链是比较有黏性的,所以要修复产业链,其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实力,要有相关的资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大国,在很多方面中国是全球领先的,因此,不能说中国能够修复产业链中的所有问题,但有一些关键环节,中国不出手,修复起来就很有难度,要么就拖的时间很长,拖的时间一长了,受的损失就很大。”

破局点

“国际产业链修复最便捷的办法,是用国内完整的产业链去补国际产业链的缺口。”白明认为,中国现在有最完整的国际分工体系,而且正在推进内循环,如果国际产业链哪里受冲击出现断裂,中国的内循环就能反过来倒逼国际产业链的修复,并为其提供资源。“就像看病一样,我们备的药特别多,有什么病就治什么病,各种药都不会缺,但是一些小国可能做不到这一点。”白明表示。

那么,修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国应当如何“对症下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华在论坛活动上表示,我国未来在保链、稳链、固链方面,要更多地依托数字技术。“现在有了大数据就有大参数,大参数就有大模型,大模型就变成了大的生态、大的平台。还要注重绿色低碳。因为绿色低碳现在是全球各国人民共同认知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接下来特别在供应链,包括供应链的金融要多投入,对绿色的就要开绿灯。”

在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看来,就国内而言,要变外部压力为内生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中国在国际合作价值链上位次的跃迁,积极巩固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控制力,增加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中的控制力和话语权。

“就产业逻辑而言,要积极把握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一体推进的趋势,抢占制高点,提升控制力。”杨海平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重点强调了数字化和绿色发展。

目前,在创新驱动与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方面,国内的经济转型正在为全球产业链优化重组做出积极贡献。陈佳对此也进一步介绍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推进条件下,中国自身经济改革发展转型不断加速,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转型和双碳战略持续深入,都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包括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等高新科技产业链的升级换代,“两高一剩”大类产业链不断优化重组实现革新;一部分过剩的科技产业链也正向南亚、东南亚加速外迁。

全球“一盘棋”

“修复产业链,我国也需要国际上的合作。”白明进一步指出,如果完全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就算我国可以修复好,产业链通了,却不一定能保证高效率。“如果大家合作取长补短,就可以让产业链更有效率,但前提是各国不能排斥中国另搞一套,这样会失去很多机会,如果不参与产业链修复过程,也将无缘享受到未来因此产生的红利。”白明表示。

胡建华也表示,目前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没有短板,主要压力来自外部,内生没有问题。“我国的产业齐全,供应链方面所有的工具都有,但是得有供需。”胡建华强调,现在外部没有需求,这种压力也会进一步催生我国内部产生新的方法。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确在深刻调整,应对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权。”黄奇帆表示。

在执行层面,杨海平认为,中国要掌握主动,一是靠新型全球化理念以及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卓有成效的大国外交实践,二是靠“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等推进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合作机制。

着眼于此,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论坛活动上表示,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平稳健康发展,将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宝贵的发展机遇。

“我们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郑栅洁说,愿与海内外各界朋友加强沟通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也欢迎大家来华投资兴业,深耕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财政部部长刘昆也在论坛活动上表示,将深化国际财经交流合作,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事实上,我国在此方面也早已有所行动。例如,我国于2022年10月出台《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通过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强化外商投资企业金融支持等举措稳定外商投资预期、提振外商投资信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也曾于3月23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将为外资企业和项目在华经营建设提供全天候全流程服务,营造更优投资环境。

“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维护者,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修复的积极力量和领导力量。”杨海平介绍,“现阶段,中国仍将积极致力于推进新型全球化,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积极修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