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控制通胀已成为当前部分海外经济体的首要政策目标,部分海外主要经济体在收紧货币政策应对通胀的过程中,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外溢影响,还引发个别海外银行业机构暴露风险。高通胀与加息对中国的影响已是时下经济界最为关切的话题。
在3月29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通胀、滞胀与加息:钢丝上的舞蹈”分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监管机构的有关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分享了对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变局的最新理解。大家一致认为,在抗击通胀的同时,需要重视金融稳定性问题,货币政策需要与宏观调控相互协调,做好多部门协调施策。
金融稳定性问题
需要得到兼顾
海外主要经济体的加息进程对全球经济金融运行都有深远影响。本次论坛的海内外与会专家学者在强调抗击通胀的同时,还谈到需要兼顾好金融稳定性。
过去一年,美国和欧元区的通胀率高企,海外多家央行均把抗击通胀作为第一要务,但加息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随着近期个别海外金融机构风险暴露,部分海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方向开始有所转向。
“如果在一年前,我觉得抗通胀是央行的第一要务。”星展银行首席执行官高博德表示,中央银行传统的双任务是确保就业增长或价格稳定,但金融稳定性在近年来已成为许多央行的第三项任务,因为金融的不稳定会产生负面的外溢效应,影响到全世界。他认为,通胀压力是需要调整的,金融稳定性问题要同时得到兼顾。
高盛全球管委会成员、亚太区总裁施南德认为,目前面对的个别金融机构风险暴露不是飓风,但必须小心对风险的恐惧很容易被煽动起来。现在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间点,需要更多时间才能作出更好的判断,包括是否需要更多的加息。
“在目前时点,金融稳定性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表示,美国硅谷银行自身并不是一个系统性重要性银行的问题,但是它的违约问题造成了系统性风险。在2023年,美联储应该会停止加息,因为金融稳定性非常重要,已没有空间再加息。
政策调控在于平衡与协调
对于全球尤其是欧洲央行正面临的挑战,匈牙利央行行长毛托尔奇在会上概括称,“现在不是抗击通胀,就是抗击衰退。”他指出,中央银行在危机时刻需要做出表率。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指出,要想在价格稳定、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做好平衡,应该关注好流动性。因为流动性是连续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根据整个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流动性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观察到整个金融体系是否产生非流行性问题,但“绝不是中央银行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高博德同样表示,在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要有一个更好的协调,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全都放在央行和货币政策上,要仔细考虑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
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看来,政策调控在于平衡与协调,中国能够在去年保持2%的通胀率,在于中国的政策调控是几个政策部门一同努力,不仅调节总量,还要调节结构。他总结称,要按照全球化的规律去做,把需求政策、供给政策、贸易政策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在“钢丝上跳舞”。
在当前阶段,宁吉喆认为,经济增长还要更往前放一点,而治理通胀要允许有一段改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