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这个“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组成了一个完整龙形的“苍龙七宿”。每年二月春风吹过之后,黄昏时分,代表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显现;之后升起代表龙颈的“亢宿”;直到接近子夜,代表龙胸和前爪的“氐宿”也出现了。这便是“龙抬头”。就好比从“潜龙勿用”转换到“见龙在田”,它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开始。
和所有的节日一样,人们会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从事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来纳吉迎祥。而对应着龙抬头,在二月二之日,俗民行剃头之事,并称之为“剃龙头”。
那么,二月初二东方苍龙抬头之时,为何会成为一年之中最有名的剃头日?
头发不是你想剃,想剃就能剃
在古代中国,“剃头”原是小孩子的事。大人的头是不能随便剃的。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大人曰髡,谓有罪者。小儿曰鬀(剃)。”剃发不是成年人的常态,剃去头发曰“髡”,是一种很重的刑罚。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在谈及使人受辱的刑罚之时,就把“剔毛发”的屈辱等级放在了打板子的笞刑之上。
人的头发何以如此重要?《说文解字》称“发,根也”,头发如同草木的须根,承接惠泽,象征着一个人蓬勃生发的生命力。或许是因为它长在人的头上,所以便获得了“首”这个身体部位的神圣性,也获得了与人的灵魂/精神的相关性。即便小儿剃头,比如满月头,也要将正头顶“天灵盖”的那一块儿留着,因为那是灵魂出入的地方,需格外小心。
民俗学家江绍原写过一部著作《发须爪》,专门论述头发(以及胡须、指甲)对于人的巫术意义——发须爪被认为与其本主有着同感的关系,它们可以被用为本人的替代品,所以,去发须爪甲,是有择日的必要性的!江绍原在书中说:“中国人的神魂未免太柔脆或者太尊严,它同发爪等物的关系,也未免太密切!”
无独有偶,头发在西方文化,也是灵魂/生命力的附着物。《圣经》中能徒手击杀雄狮的力士参孙,其神力来自于头发,之后他被非利士的女子大利拉引诱,剪去了头发,也就失去了全部的力量。
正月不剃头
“二月二”便成了剃头的好日子
“二月二”就这样在民俗生活的自觉选择中,成为了一个剃头的吉日。
对现代社会来说,成年人剃头已非禁忌,但剃头时间的特殊性并未完全消失。如果考察整个新旧年更替期间的民间习俗,我们会发现关于“剃头”,有着一个张弛错落的内在节奏。
腊月末的几天,在人们洒扫除尘、沐浴迎新的活动中,是包含了修整仪容的环节的,因此剃头在年前就已经进行了一次。“正月不剃头”,这是一项当下依然有人遵守的禁忌(尤其见于中国北方地区),一整个正月下来,吃喝娱乐、走亲访友、祈祷神灵的年算是彻底过完,人们重新回归到日常的生活、生产之中。二月相当于新一年常态的开始,这是“头”,一年吉利从头始,于是正好趁着“龙抬头”的吉日,从事与“头”相关的行为,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剃一下正月里长长了的头发,正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
当然“剃龙头”首先还是给孩子理发。二月二剃头,便是取“龙抬头”的吉意,扶助幼儿的生命力的生长,并且望子成龙,祈盼孩子长大以后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