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对冲基金经理比尔·米勒,曾作为Legg Mason的基金经理连续15年跑赢标普500指数,这一纪录迄今无人打破,被称为美国对冲基金史上的“金手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米勒惨遭滑铁卢,他的财富大幅缩水险些破产,一度被市场形容为“晚节不保”。但在危机后,依靠对亚马逊和比特币的早期投资,米勒成功翻盘,重新成为一位亿万富翁。2017年,他管理的基金Miller Opportunity Trust斩获了49%的回报,在资产规模逾10亿美元的多样化投资基金中高居榜首,近一年更斩获超过200%的回报。
之后,比尔·米勒发布了他的最后一封致投资者信,告诫人们在股市中积累财富的关键是时间,而不是时机。
在过去40年里,米勒一直在写致投资者信,先是每个季度和他已故的合伙人厄尼•基恩轮流撰写,然后在过去的30年里,每个季度都自己写一封。现在他说,这个任务今后将交给他的儿子比尔·米勒四世和萨曼莎·麦克拉莫尔完成。但米勒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发誓要保持沉默。他写道:“如果我认为市场上有什么有趣或有用的东西可以说,而其他人没有说,我会再次坐在键盘前。”
米勒在信中说,选择市场时机是愚蠢的,美国股市在二战后的年份里有70%的时间在上涨,因为美国经济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增长。他说:“股票的大部分回报来自严重悲观或恐慌时期开始的急剧飙升中,正如我们最近在2020年大流行引发的下跌时看到的那样。我们认为,在股市中积累财富的关键是时间,而不是时机。”
米勒还对美国股市的前景表示乐观,他写道:“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的信大多都在说同一件事:我们正处于始于2009年3月并延续至今的牛市,伴随着典型的、不可避免的回调和修正。当股票相对于债券变得过于昂贵时,或者当盈利下降时,它就会结束,而现在这两种情况都不是。”
乐于分享的米勒还将他的投资思想出版成书——《比尔·米勒的投资之道》,书中介绍了比尔·米勒的十大投资原则。
- 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投资策略,但始终坚持价值导向
与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类似,米勒拥有多学科交叉的思维模型。在米勒看来,投资者不必拘泥于某种投资哲学,可以多种投资策略混用,但要以价值为导向。
2.像标准普尔500指数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米勒发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遵循着“强者恒强”的铁律。也就是说,只有当一家公司变弱时,它才会被剔除出指数;当它越来越强时,它就会一直被保留。比方,标准普尔500指数不会因为微软越来越大而缩减它,指数的策略是“让赢家继续奔跑”。
因此,米勒得出结论,为了达到所谓的“平衡”而去调整股票持仓结构的做法是错误的。 他一直坚持“高仓位、低换手,让赢家持续奔跑,同时选择性地剔除输家”的投资方法。 - 观察经济和股市,但不做预测
米勒认为,股市是由无数个体和组织构成的,当所有人发生各种复杂的互动,就会产生大量不可预测的行为。宏观经济与市场波动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或因果关系,因此预测是徒劳无益的。 - 寻找商业模式优越、资本回报率高的公司
米勒寻找理想企业的标准包括: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具有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管理层;拥有充分的市场占有率;具有先进的商业模式及较高的资本回报率。相比于企业短期的会计数据,米勒更关注企业的长期经济状况。
关于选股最重要的财务指标,米勒既看重ROE(净资产收益率),因为ROE反映了一家企业利用股东权益的获利能力,可以作为评价公司管理水平的主要测试标准;也看重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因为ROIC剔除了财务杠杆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有息负债的成本,更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获利能力。 - 利用心理驱动的思维错误,而不是成为其受害者
米勒认为,我们都有认知偏见,比方过度自信、过度反应、损失厌恶等,市场上稍微大一点的风吹草动都能让我们大悲大喜。米勒建议,我们要了解人类的心理误区,避免成为情绪和认知偏见的牺牲品。 - 以相对于企业内在价值大打折扣的价格买入企业
米勒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一般会考虑多种方法(比如市盈率或市净率倍数、现金流折现法、私人市场价值等)和多种场景(乐观假设、中性假设或悲观假设)。在审慎评估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对照市场价值再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估值正常时选择持有。
米勒最看重的估值指标是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在这一点上,米勒与巴菲特的看法完全一致,他们都遵循着约翰·伯尔·威廉姆斯教科书式的估值逻辑: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今天的价值取决于,在可以预期的资产存续期间,以合适利率进行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具体到投资实践,巴菲特更看重“当下的价值”,米勒更看重“未来的成长”。 - 以最低的平均成本取胜
米勒在交易的时候会采取“慢慢吃进”的策略,当前期买入的股票下跌后,米勒会继续买入更多,最终成本会摊薄到一个低估的区间,结果往往会获得比较好的收益。
米勒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逆向投资者。米勒曾经坦言,自己不愿意加码买进的唯一价格就是零。当然,米勒敢于“越跌越买”的底气,源于他对自己的持仓分析具有高度的自信。 - 构建一个包含15 ~ 50家企业的投资组合
米勒的持仓非常集中。集中持股意味着,市值的波动性可能更为剧烈,但同时也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 最大化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而不是选股的正确率
米勒关于投资输赢的概率思维与众不同。米勒认为,真正有意义的是你正确的时候能赚多少。如果你10次错了9次,股票变得一钱不值,但只要第10次上涨了20倍,你就翻盘了。从某种程度上讲,米勒的风格和做法更接近于风投。 - 卖出的原则
米勒认为应该卖出股票的三项原则包括:公司达到了合理估值;发现了更好的股票;股票基本面发生了变化。
总结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米勒,其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价值投资者,他们的思想都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其不同之处在于,巴菲特投资的大多是吉列、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传统行业的公司,其投资回报的特点是“高概率+低赔率”;而米勒投资的大多是微软、亚马逊、戴尔电脑等代表着新经济的科技股,其投资回报的特点是“低概率+高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