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铂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其中最关键的变量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创新面临许多新的变化。”5月30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年春季会议作如上主旨发言。
美国参议院商业、科学和交通委员会已于近日通过“无尽前沿法案”,该法案的立法目的是兴建技术理事会,五年内将拨款1000亿美元以在十个关键科技领域寻求突破。对此,王一鸣表示,美国要在数字技术领域、通配符技术领域和军事装备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科技脱钩。
王一鸣认为,在美国实施“小院高墙”战略的形势下,中国需要对未来的科技创新战略和路径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要重视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领军人才培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王一鸣提出,中国在创新战略、创新路径、创新政策三个层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来说,在创新战略层面,要改变过去技术追赶为主的状况,在更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形成局部优势,掌握主动权。在创新路径层面,要从过去终端产品的创新优势转向更多中间品的创新优势,比如提升芯片、关键原材料、工业软件等中间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性价比。在创新政策层面,要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科技攻关,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培育创新型的领军企业,培育高端的科技领军人才。
在会后的讨论环节,王一鸣还谈到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关系,并表示二者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融为一体”。
王一鸣提出,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创新去解决,而政府需要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一方面,可用研发费用抵扣企业所得税,缩短结算周期,减少企业资金占压;另一方面,可强化竞争政策在国家政策中的基础地位,发挥头部企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链条中配套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华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高通断供,怎样培育新的替代供应商?形成一整个链条的生态后,这个头部企业的竞争力才会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