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张凡 鄂璠
当前,太原市正重点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等8个方面找准定位,坚决扛起省会担当,发挥好“头雁效应”,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摄影/宁颖
树非夏而常绿,花非春而常开。如今的太原,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有山有水、显山露水,昔日的臭水沟成了今日的景观带,旧时的羊肠道被修建成了如今的快速路,随着清水复流,太原人民期盼的“锦绣太原”盛景也正在显现。
逐梦绿水青山,得益于太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及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所付诸的行动。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在太原市区有9条主要支流。由于历史原因,汾河水一度受到严重污染。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提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为提升汾河水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太原市开展了“九河”综合治理工程,2018年全面完工。
今年5月12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情况汇报,沿河岸边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
太原“九河”综合治理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站在生态文明的新起点上,太原未来还有哪些治理规划?《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对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进行了专访。
注入生态水量,形成九水环绕新格局
《小康》·中国小康网:“九河”综合治理,对于太原的城市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您是不是也亲身感受到了治理前后的变化?
罗清宇:是的。“一水中分,九水环绕”,是汾河流过太原市区的生动写照。穿城而过的汾河以及源于东、西两山的九条边山支流,给地处内陆的太原注入了灵气和秀美。
由于历史原因,汾河水一度受到严重污染,有河无水、有水皆污,九条边山支流成为黑臭水体,存在防涝功能弱化、生态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问题。
2018年,太原市投资278亿元的“九河”综合治理全面完工,敷设雨污水管线326公里,新建快速路184公里,建成两岸250万平方米的绿色景观带,成为连接城市中心区及东西山地区重要的交通及景观通道。
《小康》·中国小康网:现在我们又提出加快“九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推进“九河”复流等举措,下一步如何推进这些工作的开展?
罗清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和提升“九河”治理成果,在“九河”上游生态治理方面,通过大力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蓄水工程、谷坊工程、滚水坝工程、弃渣场治理、裸露场地治理、水环境治理等,消减上游洪峰量,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下游洪水的负担,林草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在清水“复流”方面,利用再生水和汾河干流提水,增加河道生态基流,河东地区以杨家堡污水厂再生水水源为主,为北涧河、北沙河和南沙河3条河道补水;河西地区以城南污水厂再生水水源为主,杨家堡污水厂再生水水源为辅,为北排洪渠、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和风峪河6条河道补水,实现清水复流。
在东西山调水方面,利用万家寨引黄南干二期3.2亿立方米调水能力,自取水口引黄工程南干线连接段出口分东、西两线,在山上铺设管道,东线将黄河水引到太原南部,西线将黄河水引到风峪河以南,实现太原城区水资源全域化配置,形成新的供水格局,解决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和调水功能弱问题,全面解决太原城区居民、农业、工业生态用水问题,并在“九河”上游设置分水口,注入生态水量,形成九水环绕新格局。
调研 2018年10月15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在阳曲县西凌井乡庄儿上村与村民亲切交谈,调研乡村生态建设。摄影/梁琛
满足太原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小康》·中国小康网:今年7月21日召开的中共太原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太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上,太原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未来又有哪些治理规划?
罗清宇: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山西、深入太原视察,并专程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太原做好城市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当前,太原市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筹推进“四治”工作,努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一是全域治山,构筑绿色围城大生态。近年来,太原市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三年累计实施各类营造林92.59万亩,特别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方式,引入17家国有、民营企业,开展西山生态修复治理,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修复山体23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30处城郊森林公园环城的景观格局。今年我们贯通了全长230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暨自行车赛道,将在观光旅游、体育健身、森林防火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当前,我们正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投资42.9亿元,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国有大矿地质环境治理试点、营造林工程等59个项目,努力实现以绿养山、以绿保水、以绿护城。
二是系统治水,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汾河流经太原188公里,上游娄烦水库是省城重要水源地。我们围绕水质好起来,统筹推进“五水同治”,建成区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汾河太原段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围绕水量丰起来,大力实施“五策丰水”,2019年以来调水4.7亿立方米,保障了汾河太原段基本生态流量。当前正在谋划推进东西山调水、千亩人工湿地、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尽快实现九河复流。围绕风光美起来,制定《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正在推进的晋阳湖二期工程,投资56.7亿元,努力打造“山湖一体、河湖连通、山水烟云意境”;启动了10公里的汾河治理四期工程,汾河景区将延伸至43公里,“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河环绕”的水韵龙城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强力治气,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太原大气污染防治事关首都及周边地区联防联控,事关山西高质量发展成效和民生福祉。我们确立并实施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坚持“治企、降尘、管车、控煤”多管齐下,完成22.65万户“煤改电”“煤改气”,实现35吨以下燃煤锅炉“全清零”;坚决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2016年投资近20亿元将全部8292辆出租车更新为电动车,今年全市公交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公交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当前,已经进入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阶段,太原市将进一步把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着力补齐工作短板,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四是综合治城,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城市“双修”战略,投入200多亿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2号线一期工程年内通车运行,解放路改造竣工通车,龙城大街东延、南中环东延、东峰路南延等道路工程正加快推进。实施历史风貌复兴工程,启动五一广场、南宫广场改造,钟楼街片区改造、双塔公园等加快建设。引深“九乱”整治,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停车位等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高治理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为高质量转型发展蹚新路
《小康》·中国小康网: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也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太原市作为转型综改试验区主战场,如何发挥省会城市头雁效应,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
罗清宇:当前,太原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转型综改试验区主战场作用,努力为全省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作出太原贡献。
一是以高点战略视野谋划转型。坚持以战略眼光审视谋划太原发展的方位站位定位,提出了谱写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新篇章的奋斗目标,并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确立并实施了工业强市、人才兴市、环境立市、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城市“双修”、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是以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转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焦“六新”突破,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创产业等为主攻方向,扎实开展项目签约开工投产“三个一批”活动,下决心破解制约转型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把信息创新作为重点方向,推动全产业链谋篇布局,着力构建信创产业生态。中国长城(000066,股吧)智能制造(山西)基地项目一期于今年7月10日正式投产,年产100万台整机、20万台服务器,产值150亿元,远期可形成300亿产值、生态规模冲击千亿的信创产业集群。
三是以一流创新生态支撑转型。每年安排1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1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1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5亿元新动能发展资金支持融通创新。太原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北大学四方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正在加快推进。规划建设1313套人才公寓,目前一期711套已开工建设,投资10.19亿元,将于2021年建成投用。
四是以民生改善促进转型。太原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财政支出80%以上投入民生,着力在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实事上下功夫,投资30多亿元实施348个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低保提高到6960元,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960元,向2.7万名特殊困难人员发放“爱心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高龄老人津贴标准,荣获“2019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奖”。2017—2019年,全市GDP年均增长7.8%,突破40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1%,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小康》·中国小康网: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要求山西应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疫情给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太原市如何在推进“六稳”“六保”的基础上,推进“六新”的工作?
罗清宇:“六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变革趋势,代表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太原在发展“六新”方面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
在新基建方面,5G网络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开通基站4100余座,终端用户近60万,实现中心城区5G全覆盖;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立,“三化牵引”工业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在新技术方面,高端碳纤维、笔尖钢、动车组轮对国产化材料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新材料方面,2019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900亿元,初步形成了特种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等特色集群,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在新装备方面,近年来,太原市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成套设备为主的产业体系,并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年产值实现122亿元。在新产品方面,已有不少产品进入国家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当中。比如,太原锅炉集团的传统锅炉融入“循环流化床”技术后就成为先进产品,清徐醋产品的产品链不断延长,价值链不断提升。在新业态方面,这次疫情对传统行业冲击巨大,但太原市在无接触配送、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方面也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
今年,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对“六新”突破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将以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胆识气魄,努力在换道抢滩、并跑领跑中赢得“六新”发展先机。一是以转型项目支撑“六新”,坚持项目为王,把“六新”落到项目上;二是以创新生态涵养“六新”,坚持创新为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兴市战略;三是以一流服务保障“六新”,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援企惠企政策,全面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以“六最”营商环境推进“六新”加快发展。
发挥“头雁效应”,在8个方面找准定位
《小康》·中国小康网:太原现辖6区3县1市,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太原如何在县域发展上取得突破?在乡村振兴上还有哪些计划?
罗清宇:近年来,太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全面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阳曲县是传统农业县,也是省级贫困县,2017年该县在省定贫困县中以第一名摘帽退出。我们将依托省城大资源大市场,发挥好阳曲资源禀赋,选准选好产业项目,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四个十万亩”有机旱作农业工程,培育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无公害绿色产业,积极发展以休闲采摘、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不断提升农产品(000061,股吧)品牌,走好“一村一品”道路。
娄烦县是太原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该县在全省摘帽退出的国定贫困县中位列第一方阵。我们将继续落实娄烦县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支持娄烦县建设增绿增收、生态涵养、绿色产业示范片区,规划建设一批以文化、旅游、康养、科技等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拓展农业休闲消费功能,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
清徐县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总投资300亿元的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部分项目年内将投运,形成“以化领焦”产业新模式,同时加快推进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醋都小镇和航空小镇等一批具有引领性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清徐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古交市是山西省煤铁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一度兴于煤、困于煤,也造成地面塌陷、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频发、空气和水体污染等问题。为此,我们启动了总投资99亿元的古交市资源型城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着重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功能、改变生态格局,努力实现“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走出一条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子。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太原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等政策举措,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清洁供暖改造,努力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扎实推进“三零村庄”创建,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把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理念,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小康》·中国小康网:去年,山西省政府制定《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支持太原都市区率先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城市群。您认为太原应该在山西全省乃至全国发挥怎样的作用?
罗清宇:省委、省政府对太原发展始终寄予厚望,明确要求太原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强力打造太原都市区核心引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区域中心城市,这是省委立足全国经济版图和全省发展大局,为提升省会城市地位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太原文化底蕴厚重、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积聚、区位交通便利,既是转型综改试验区主战场,又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当前,我们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坚持以战略眼光、全球全国全省视角,重点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知名文旅休闲目的地、全省开放新高地引领区、全国幸福城市样板区等8个方面找准定位,坚决扛起省会担当,发挥好“头雁效应”,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太原市委书记话太原
太原历史悠久。历史上,太原是唐国的属地,山西的简称“晋”是由古唐国改国号而来,周成王和唐叔虞“桐叶封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太原从公元前497年董安于修筑晋阳城算起,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历经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之都,先后有九个独立王朝以晋阳城为国都或陪都,政治地位十分显赫。
太原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保存完整的大型城市遗址晋阳古城遗址、曾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北齐徐显秀墓壁画等,都是此间文化精粹,李世民、狄仁杰、王昌龄、白居易、罗贯中、傅山等历史名人都生于斯、长于斯。晋剧、莲花落、锣鼓、秧歌、清徐背棍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太原山川秀美。太原三山环抱,一水中分,山光凝翠,川容如画,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之美誉。太原地处海拔 800米的河谷平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美丽城市”称号。
太原具有光荣革命传统。1924年,在山西共产主义先驱高君宇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诞生,是山西党团的创建地。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等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当前,太原把加快文旅融合作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太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太原市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等编制工作,启动修订《太原市旅游条例》,做好《文旅景区专项规划》,依托东西山旅游公路、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充分挖掘文旅资源禀赋,整合特色资源要素,加快推进晋祠—天龙山国家5A级景区和太山、青龙古镇国家4A级景区创建,完善餐饮、住宿、停车和道路标识、通信基站等服务设施,弘扬太原文化,讲好太原故事,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12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