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青岛市商品流通和消费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青岛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长,消费模式日新月异,尤其是“十三五”时期,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小康生活品质跃升,全市人民阔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上,共享美好生活品质。
回望百年商品市场变迁之路
从低迷走向高速发展
纵观全市商品市场百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1921年~1949年是消费低迷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的混乱时代,战乱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生产力低下、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格局。日本侵占青岛时期,日伪当局为支持其侵略战争,实施战时统制经济政策,强行吞并一些商业企业,改组商业社团组织,并通过日商控制的统制团体限制纺织品、五金、交电、建材、文化用品、医药、食糖等22类商品出境,严重阻碍了青岛商品流通,扼制了商业的发展,消费市场低迷。1945年9月日本投降,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官僚资产阶级依靠国家权利进行商业垄断,通过对热销商品的统购统销和专卖制度控制市场、操控物价,对一般工商企业大肆进行盘剥。国民党政权发动内战,对解放区实施经济封锁,陆路交通中断,物资缺乏,工厂停产,通货膨胀。1948年底较年初物价上涨2340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商贸企业不堪重负,纷纷歇业或倒闭。
1949年~1978年是探索发展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受传统体制的影响,青岛市基本上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控制、以行政办法自上而下层层分配调拨为主的封闭型计划流通模式。194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5亿元,本地常住居民人均年消费品购买力27.8元。通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本地常住居民人均年消费品购买力56.6元。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比1949年增长7.5倍,本地常住居民人均年消费品购买力146元,比1949年增长4.2倍。主要消费品零售量均比1949年有较大增长,其中,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商品增长百倍以上,呢绒、汗衫背心、棉毛衫裤、胶鞋、肥皂等十种商品增长10倍以上。
1978年~2002年是消费市场壮大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青岛市大力发展集体与个体商业,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消费品市场发展步稳蹄急,逐步走向现代化商品市场模式。20世纪80年代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老三件主导消费品市场;80年代后,“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等家电耐用消费品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庭,2002年,从城市住户家庭主要耐用品拥有量来看,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89台、93台、123台,与居住有关的家用电器类占据全市消费品市场主导地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步入高速增长通道,2002年实现社零额546.5亿元,1978年至2002年年均增速18.3%,开启青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新征程。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共262户,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户数占比为37%,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打破了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格局为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2年至今是高速发展期。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青岛市抢抓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开拓城乡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消费品市场呈现稳步攀升的发展态势。商品种类更加多样化,丰富多样的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生活需求。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全市城市住户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由2003年的1辆提高到2020年的62辆。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服务类消费比重逐步扩大,2020年青岛市全体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012元,较2015年增长64.6%,年均增速10.5%,增速列八大类消费支出首位,成为助推青岛市居民消费增长的强劲引擎。2020年青岛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30294元,消费水平再上新高,首次突破3万元。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03.5亿元,总量规模是2002年的9.5倍,从2002年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3.3%。
消费品市场蓬勃发展
小康生活富足充裕
进入新时代,青岛市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青岛市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消费需求强劲,购销活跃,消费总量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203.5亿元,年均增长16.0%。其中“六五”时期年均增长15.4%,“七五”时期年均增长16.5%,“八五”时期年均增长29.1%,九五”时期年均增长12.3%,十五”时期年均“ “增长15%,“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7.4%,“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3.4%,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8%。“
市场主体变革巨大,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2020年,青岛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中私人控股企业2509户,占比为80%,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私营企业数量占比达81.4%,比2015年提升7.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中私营企业占比73.1%,比2015年提升12.7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也明显增加,港澳台商和外商控股企业115户,占比为3.7%。国有和集体控股企业240户,占比为7.7%。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城乡市场协同发展,消费差距不断缩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增多带动消费需求增加和消费升级,对消费的快速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等多因素带动下,城镇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我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4.4亿元,比2015年增加1185.3亿元,同比增长38.1%,年均增长6.7%。与此同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乡村消费逐渐升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2020年,青岛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9.1亿元,比2015年增加304.5亿元,同比增长50.4%,年均增长8.5%。从增速看,城镇市场与乡村市场基本保持同步发展,乡村增速快于城镇,城乡消费差别逐步缩小。
改革开放后,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刚刚创办时的情景。
青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单位:亿元)
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全面小康品质跃升
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上升。2020年全市居民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为28.1%,更加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2020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9%、29.6%,远低于小康社会恩格尔系数40%水准。耐用品消费增长较快,2020年青岛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59辆,较2015年增长25.5%,每百户居民家庭电冰箱拥有量110台,较2015年增长13.4%。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居民消费由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大众餐饮、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体验类消费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294元,伴随消费支出的增长,居民消费观念更新,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出升级态势。据调查,2020年全市人均消费支出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五大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39.3%,比2015年提升0.9个百分点,居民服务类消费比重逐步扩大。
大众餐饮成为消费蓝海,餐饮消费潜力凸显。消费者对安全、健康、特色、体验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连锁店、特色店、婚庆喜宴以及商场餐饮等大众化餐饮已成为引领餐饮行业发展的主力。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餐饮业商业模式以及营销方式发生变化,快餐、团餐、休闲餐饮、特色小吃、商场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线上线下餐饮模式发展迅猛,外卖市场规模不断壮大。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517.8亿元,在有公共网络营业额的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占其总餐费收入的25.6%。
新业态消费方兴未艾
小康生活色彩缤纷
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网络消费加速崛起。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产生强大的牵引力,催生消费模式日新月异。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网络零售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2020年,青岛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420.8亿元,是2015年的3.2倍,“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6.2%,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7.4%,比“十二五”末提高16.5个百分点。“十三五”末,全市通过公共网络零售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共2600户,比“十二五”末增加1005户,企业户数增长63%。
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旅游消费持续升温。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消费热点由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休闲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购物游、节庆游、亲子游、养生游等旅游服务深受欢迎。据文旅部门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市旅游总收入1019.3亿元,比2010年增长75.7%。2018年以来,市、区(市)两级文旅惠民活动累计发放政府文旅惠民消费补贴8300余万元,直接拉动文旅消费3.3亿元,间接实现经济效益116.3亿元,充分发挥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数字化商业模式壮大,移动支付带动消费活力强。“十三五”期间,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快速成长。“智慧门店”快速发展,作为智慧新零售代表的便利蜂连锁店已在青岛市开设15家门店,盒马鲜生开设6家门店。跨境电商新零售平台、海尔食联网、海尔三翼鸟体验中心、特色餐饮街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居民消费体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2020年青岛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量分别达到235部和231部,随着移动手机的普及以及O2O模式的发展,更多的生活场景将被纳入移动支付范畴,实现“支付+商业”模式的协同发展,促进消费者支付行为习惯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新业态继续快速增长,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居民购物模式和生活消费习惯悄然变化,小康生活更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