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始终是高频热词。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年来,川渝两地召开党政联席会,疏通行政壁垒,签订框架协议,构建一体交通,协同公共服务,共办专项活动……成渝地区正一步一个脚印,唱响新的“双城记”。
放眼全国,这个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正与沿海三大增长极连点成线,形成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间;纵览历史,从1979年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圈”,到40年后西部新生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国发展方向从主要“向东向大海”,转变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前后40年,东西两个圈,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时,已道出背后的长远谋略: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当下,站在“十四五”新时期的门口,已有千载建城史的重庆和成都,又将如何“双星闪耀”,带动巴蜀大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城市更新 优化转型升级的“弹性空间”
做强“极核”功能,无疑是成渝两地的关键词。这既离不开两座城市潜力区域的快速崛起,更离不开已有优势区域的提能增质。
以成都为例,日前,成都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表明要“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时,专门指出,要推动形成区域错位发展的新格局:不仅要以东进、南拓新区新城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的增量空间,也要以北改、中优城市更新优化转型升级的弹性空间。
镜头放大,已有的优势区域,应如何“以城市更新优化转型升级的弹性空间”?作为成都发展最早的中心城区和经济大区,有“中优”使命的成都金牛区,是一个极佳的观察样本。
与生命的新陈代谢一样,随着城镇化推进、城市中心区域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发展空间受限、建筑设施老化、环境交通宜居性下降……一系列困扰,成为许多城市“老城区”再上新台阶之前,绕不开的问题。
在成都,金牛区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发挥支撑作用,与其重棋布局城市更新密不可分。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金牛指出“将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中优提质典范区’”,并给出年度的三大重点工作。
从“产业发展抓转型”,提升产业品味重视高端制造的引入;到“城市建设抓示范”,依托公园绿道建设引入新经济、新消费;再到“社区发展治理抓突破”,突破重物质形态改变到市民心态转变……
每一条背后的内涵,指向的都是区域的长远思考:如何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如何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如何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擦亮招牌 布局产业提质的“引爆点”
这只是时间轴上较近的一截片段,金牛区“焕然一新”的努力,开始得更早也更系统。
荷花池,是商贸业的“金字招牌”,也是金牛区引以为傲的城市品牌之一。如同西单之于北京,天马时装市场之于广州,座落在成都市北大门、紧邻成都火车北站的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传奇,承载了成都人满满的回忆。
自1984年开市以来,成都荷花池市场已是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区域内有31家专业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近千亿元,日均人流量达30万人次。随着城市发展,该市场“散”“乱”“旧”“差”等能级落后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制约片区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体量大但分布散、基础好但秩序乱、品牌响但效益差……与江浙、广东地区同类市场拥有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和生产制造优势相比,荷花池这块“金字招牌”内生动力不足,片区内规上企业几乎为零,区域税收仅5000余万元,市场已亟需“提档升级”。
早在2013年,当地实际上已对荷花池市场进行过搬迁调整,整体改造。此后,从传统老旧市场向现代消费商圈转变,以产业升级带动旧城更新进一步提速。
2019年,金牛区引进了韩国城等项目。这无疑是能使产业提档升级的“高端资源”:由来自韩国的公司主导打造,采用韩式管理、韩式服务,内设韩国商品综合购物中心、韩流文化体验馆、韩国商品发布馆、网红直播及韩国美食街区……2020年9月29日,韩国城已正式营业。
这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金牛区近年来都在以“门户商业”和“国际贸易”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聚焦“门户商业”,金牛区正推动荷花池时尚产业集群发展,打造门户商圈引爆点:按照全产业链逻辑,前端已落户PLAYLOUNGE、西南高定中心等一批设计平台,入驻多名国际国内设计师;中端依托5G柔性供应链、高级定制智能制造工坊、物流智慧管理等平台整合生产、供应、物流等关键环节;末端时尚发布、线上销售新模式成形成势。
同时强调多元化商业门类协同发展,推进多个品牌性一站式购物中心。以龙湖上城天街为例,这个金牛区新的商业地标,聚集了近230家时尚潮牌,其中全国首店4家,西南首店9家,成都首店30家,区域首店146家——开业仅两天就实现43万人次总客流,销售额突破3500万元。
更长远地,金牛区正加快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为引入总部企业、孵化新经济企业,提供新的产业载体。同时,着眼“国际贸易”,金牛区还在内外贸一体化、文商旅体全域融合发展等方向,做更多新的尝试和探索。
不难发现,仅从“商贸”这一张牌的打法,就足见金牛区的思路之清晰。
系统谋划 放大城市能级的“新路径”
事实上,无论是荷花池市场群,还是成都国际商贸城等重大商业载体,金牛区商贸产业提档升级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而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不仅是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还属于成都“都市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
从更大范围看,整个成都近年都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寻找破解“大城市病”、提升城市能级的路径。2017年,成都就从重塑经济地理角度出发,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随后由进一步调整归纳出14个产业生态圈。
这一套“打法”正逐步显现成效。自去年以来,成都不同产业类别的产业功能区,已吸引了全市90%以上新增引进项目,新增市场主体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而作为成都的经济大区,金牛区也正以此逻辑,释放存量空间的发展潜力。
在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中,金牛区占3席。以功能区为抓手聚焦主业、突出特色,金牛区正加快形成“错位高端”的优势产业。
国际商贸商务方面,日前,商务部公布2020年新认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荣登上榜;截至2020年12月29日,已累计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超64亿元,出口至全球45个国家。
此外,2020年1月到11月,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成功招引“世界500强”企业2家,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9个、总投资额300亿元;科技服务功能区新吸引了6类“500强”企业5家,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1个、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三大功能区的显示度、集中度、辨识度不断提升的同时,金牛区更以“人城境业”的需求为导向,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功能配套就跟进到哪里”。从文、体、教、娱、医、商的配套,到以城市更新改造和TOD综合开发激活城市能级,金牛区的“焕然一新”是全方位的。
各方面的努力又相辅相成,进一步放大城市更新的能量。例如,作为未来成渝中线高铁的目的地,紧挨荷花池市场的火车北站正在改造。以此为势,未来,位于金牛区的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人北片区,也将建设成为成渝“双城记”的“第一枢纽、第一门户、第一客厅”。
这些都在金牛区的系统谋划中。在《关于提升金牛品质打造金牛品牌重振金牛雄风改革攻坚行动计划》中,就在提升功能品质、提升产业品相、提升文化品味、提升城市品貌等100项相关具体工作方面,给出了详细“时间表”。
2020年篇章已翻过,2021年已开启,在有的放矢的努力下,金牛这张成都知名的城市名片,正焕发着新活力。一个个类似的优化转型升级后的“弹性空间”,无疑将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新时期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内生力量”。黄名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