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在从“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交界之年,人们并未料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甫一启航,就先后被划入河北自贸区和北京自贸区范围内,随之开启大兴片区“双自贸”时代,也开启了北京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国门。紧随其后,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也正式提上日程。
“两区”建设业已成为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高端产业、创新科技三个片区及大兴机场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北京“十四五”规划提出,自贸试验区着力构建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统筹推进北京自贸试验区和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北京区域)的联动创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据“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梅英日前介绍,“两区”方案251项任务清单中,累计完成任务已有近90项,完成率超过1/3。
在推进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做到“两区”政策联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坚持系统观念。避免政策措施的碎片化,防止政策效果相互抵消,努力将传统“点”上的各类措施转变为“面”上的系统性、集成性政策,注重部门间协作联动,发挥政策合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有同感,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两区”建设最主要的是相关法律法规要对接。“实际上‘两区’建设绝大部分是叠加的,如果说它们各搞各的,制度很容易相冲突,所以我认为要统一协调起来。‘两区’建设叠加部分统一出台一些规定,个别有差异的部分,可以予以特殊处理。一目了然,让‘两区’建设相互借力。”
除了“两区”政策联动外,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还要突出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白明以大兴机场为例表示,“大兴机场未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要和大兴机场结合起来,要是临空经济的服务业,这首先是指大兴机场周边的配套服务,另外是依托机场发展起来的各种服务业”。
事实上,突出临空特色正是大兴机场“两区”建设的发力点,机场带来的物流和人流无疑成为大兴区最大的优势,而这也将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因素。据介绍,自2020年10月1日“两区”建设以来截至年底,北京自贸区高端产业片区大兴组团与河北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两个自贸片区,新增企业共110家。而从整体上看,“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北京累计新增项目800多个,其中外资项目约占五分之一。
“一个园区如果没有企业入驻,光是有载体,容易造成空载现象。但是园区也不能为了发展,什么样的企业都来者不拒。它的发展一定是要提高服务水平、营商环境水平的。”白明说,“除了整体上提高,还要有特色地提高。比如大兴既然是发展临空经济,就侧重在临空经济方面专门打造营商环境,物流等企业入驻机会就多了。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其他园区,所以如果没有突出特色,反而会事与愿违。拒绝一部分不适合的企业入驻反而更能吸引到适合的企业。”
庞超然则强调,在推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市场主体对于政策的反馈,不断提升各类主体对于改革措施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具体措施上,可以考虑进一步新推出一批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放宽准入激发市场活力,完善监管服务模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深入探索扩大开放试点过程中,可考虑建立小范围超前试点区域,试行更深层次开放措施,同时做好监管,统筹发展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