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约15个百分点。

  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约4300万户,同比增长35%。

  11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98%,比上年12月下降10个基点。

  11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3.8%,保持较高增速。

  多项数据显示,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同时,进一步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的来看,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取得积极成效,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微观经济活跃,国内产业链保持完整,就业市场保持稳定,经济发展稳步恢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精准开展流动性调节,维护市场稳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运行平稳。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总量平稳增长,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5.6万亿元,同比增长8.5%。人民币贷款余额19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7月份和12月份,人民银行两次分别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2.2万亿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至8.4%,较2018年初降低了6.5个百分点。

  进入三季度后,多地疫情反复、洪涝灾害频发、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一环,为保持经济常态化恢复发展,货币政策持续发力。

  近日召开的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12月份的降准在降低金融机构考核压力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意愿和能力。此外,降准释放的资金将有效缓解金融机构的负债压力,带动贷款利率下行,继续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达到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减负的效果。

  加大对重点领域精准滴灌

  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积极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领域支持力度。同时,突出直达性、精准性特点,持续推进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从效果看,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减轻了小微企业阶段性还本付息压力。截至2021年11月末,延期支持工具为3684家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资金,累计提供激励资金189亿元,直接带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延期金额20016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缺抵押、融资难问题。截至2021年11月末,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累计支持地方法人银行2128家,人民银行提供资金总额3175亿元,直接带动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8794亿元。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两项直达工具政策接续转换工作:一是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按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鼓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二是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原来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可以滚动使用,必要时可进一步增加再贷款额度。

  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9月初,人民银行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在今年内以优惠利率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支持其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要求贷款平均利率在5.5%左右,引导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提供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是2.25%,商业银行拿到这笔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在5.5%左右。采取“先贷后借”模式,保障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结构性货币政策还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进行了精准滴灌。12月7日,人民银行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这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引导中小银行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的作用。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今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稳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持续释放。与此同时,监管层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12月20日公布的LPR报价显示,1年期LPR为3.8%,时隔20个月首次出现下调。温彬表示,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1年期LPR下降,体现了银行持续加大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支持力度,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持续释放。

  在LPR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的基础上,今年实际贷款利率在2020年大幅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数据显示,前11个月,整体贷款利率为5.07%,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为4.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此前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展望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也明确,要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充分发挥LPR改革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增强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竞争性,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