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唐维
放眼世界经济版图,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些世界级湾区都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方向。
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产业配套、人才、资金等多方面占优,但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短板。近年来大湾区个别明星企业发展遭遇困境,深层次原因正是基础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研究亟待加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科学研究前移,基础科学研究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要真正成为全球科创高地,聚焦科学突破是关键所在,要在源头上解决“卡脖子”问题,基础研究是根本、是源头,是不可或缺的必备保障。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目前,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脊梁的大湾区创新资源集聚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广东拥有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体系,已建成运营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相继落户,形成良好的资源集聚效应,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步。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2年广东省两会提出,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加快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提升“从0到1”的基础研究能力,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加强基础研究,做好统筹布局和顶层设计至关重要。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有更加长远的眼光和规划,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要避免短期的政绩规划倾向,把基础学科、基础研究做扎实。基础研究着眼长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抓,一步一个脚印走。
加强基础研究,还要想办法激发主体活力。要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给一点宽松,给一点宽容,包括坐了几年冷板凳还出不了成果,也应该宽容,要宽容失败。鼓励粤港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扫除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金向企业投入。
粤港澳大湾区还应该协同、均衡发展,科技创新链条很长,各地应该进行适当分工发展,加速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动物模型实验平台等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